楊梅散

YANG ME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接骨圖說》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中性 (1.04)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腎經 20%
膀胱經 10%
脾經 10%
肝經 10%
肺經 10%
胃經 10%
三焦經 10%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楊梅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藥材之一是黃柏。黃柏,學名為Phellodendron amurense,是一種具有清熱燥濕、解毒功效的中藥。其苦寒的性質使其能夠有效地清理體內的熱毒,特別是在治療由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時尤為有效。在楊梅散中,黃柏的加入可以針對濕熱引起的病理變化,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此外,黃柏還含有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如黃酮和生物鹼,這些成分對於減少炎症反應、增強抗氧化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黃柏不僅有助於提升楊梅散的整體療效,還能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特別是與消化系統相關的問題,如腹瀉、腸炎等。綜上所述,黃柏在楊梅散中的角色不可或缺,為方劑的整體效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楊梅散中加入胡椒,乃取其辛溫散寒之效。

胡椒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消食開胃之功效。該方劑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食積不消等症。

胡椒在方中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消化、增強藥效的作用。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脘冷痛,並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食物。

主治功效


楊梅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打撲腫硬痛。

治療原理

楊梅散由黃柏、楊梅皮、胡椒三味藥組成,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溫中行氣、收斂止痛。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 清熱燥濕、收斂止痛: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打撲傷後局部紅腫熱痛的症狀。楊梅皮具有收斂止痛的作用,可以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溫中行氣、活血化瘀:胡椒性溫熱,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打撲傷後常伴隨氣血瘀滯,胡椒的溫通作用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脹和疼痛。

三藥合用,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溫中行氣,標本兼顧,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治療目的。

現代應用

根據其藥物組成和功效,楊梅散可應用於現代醫學中以下病症的輔助治療:

  • 跌打損傷:如扭傷、挫傷、軟組織損傷等,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
  • 其他炎症性疼痛:如急性關節炎、腱鞘炎等,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等症狀。

總結

楊梅散作為一首治療打撲傷的經典方劑,其組方精簡,藥效明確,通過清熱燥濕、溫中行氣、收斂止痛的綜合作用,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其藥理作用,為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註:本分析基於文獻記載,具體應用應由專業醫師指導。

傳統服藥法


楊梅青、硝石、地龍各等分。
定頭痛。
上為細末。
搐鼻。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頭痛

相同名稱方劑


楊梅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組成:楊梅。 主治:頭風。

楊梅散, 出處:《接骨圖說》。 組成:黃柏、楊梅皮、胡椒。 主治:打撲腫硬痛。

楊梅散, 出處:《續本事》卷二。 組成: 楊梅散(方出《續本事》卷二,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出處:方出《續本事》卷二,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組成:楊梅青、硝石、地龍各等分。主治:定頭痛。 。 主治:定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