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蘿蔔膏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寒涼之性:蘿蔔性涼,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生薑性溫,可以中和蘿蔔的寒涼之性,溫暖脾胃,避免寒涼損傷陽氣。
- 增強療效: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等功效,與蘿蔔搭配,可增強其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更有效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等症。
蘿蔔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有兩大原因:
- 潤滑作用: 香油具有潤滑性,可使藥膏更容易塗抹於患處,並能減輕塗抹過程中的摩擦,避免造成傷口或皮膚的刺激。
- 增強藥效: 香油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蘿蔔搭配使用,可增強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時還能促進藥物吸收,提升治療效果。
此外,香油亦能使藥膏更易保存,避免變質。
蘿蔔膏中加入蜂蜜,主要原因有二:
- 增強潤燥功效: 蘿蔔性涼,具清熱化痰之效,但其性偏寒,單獨使用容易損傷脾胃。蜂蜜味甘性平,具有潤燥止渴、和脾養胃的功效,與蘿蔔搭配,可緩解蘿蔔的寒性,增強其潤燥止咳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 改善口感: 蜂蜜的甜味可以掩蓋蘿蔔的辛辣味,使其口感更為甘甜,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尤其是兒童患者,更容易服下藥物,提高治療效果。
蘿蔔膏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滯: 蘿蔔性涼,善於消食化滯,但其偏寒性,易傷脾胃。砂仁性溫,能溫脾胃,助消化,與蘿蔔相配,可中和其寒性,增強消食化滯之功效,避免寒涼傷脾。
2. 行氣止痛: 砂仁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因食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與蘿蔔同用,可加強其行氣止痛作用,改善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各種不適。
總之,砂仁加入蘿蔔膏中,能有效提升其消食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蘿蔔膏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利用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尤其擅長治療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痰黃黏稠、胸悶氣喘等症狀。
蘿蔔性涼,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與川貝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咳化痰、清熱潤肺的作用。因此,蘿蔔膏中加入川貝母,能有效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蘿蔔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久嗽」,即長期咳嗽不癒之症。久嗽多因肺陰耗傷、痰濕滯留或氣陰兩虛所致,常見咳嗽反覆、痰黏難咯、口乾咽燥等表現。蘿蔔膏藉由滋潤肺燥、化痰止咳、健脾和胃之效,緩解久嗽傷津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大蘿蔔(萊菔)
- 性味辛甘涼,歸肺、胃經,功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
- 本方重用蘿蔔(12斤),以水煎煮取汁,取其潤肺化痰、順氣止咳之力,尤其適合痰熱鬱肺或肺燥咳嗽。
白梨
- 性味甘微酸涼,入肺、胃經,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 與蘿蔔協同增強滋陰潤肺之效,針對久嗽傷陰之燥咳。
鮮薑
- 性辛溫,歸肺、脾經,可溫中止嘔、散寒化痰。
- 調和蘿蔔、梨之寒涼,兼能溫化寒痰,防止過寒傷胃。
香油、白蜂蜜
- 香油潤腸通便,蜂蜜潤肺止咳、補中緩急。
- 二者質地滑潤,助痰液排出,並滋養肺胃之陰。
紫蔻仁、廣砂、川貝
- 紫蔻仁(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助脾胃運化,防痰濕再生。
- 廣砂(砂仁):醒脾和胃,理氣寬中,助消化以杜絕生痰之源。
- 川貝:潤肺止咳、清熱散結,專治燥咳痰黏,增強化痰止咳之力。
配伍特點與治療機理
- 潤燥並行:蘿蔔、梨、蜂蜜滋陰潤肺,適用於肺燥咳嗽;薑、紫蔻仁、砂仁溫中化濕,調節寒涼之性,兼顧脾胃。
- 標本兼治:川貝、蘿蔔直接化痰止咳治標;砂仁、紫蔻仁健脾祛濕,減少痰濕生成以治本。
- 劑型設計:膏劑緩和持久,適合久病體虛者逐步調理,且微溫服用避免寒涼傷正。
總結
蘿蔔膏以「潤肺化痰」為核心,結合健脾理氣之法,針對久嗽之肺燥痰滯證。其組成重視痰濕與陰傷並存的病機,通過甘潤與辛溫的協調,達到止咳而不滯邪、潤燥而不傷陽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大蘿蔔12斤,白梨3個,鮮薑4兩,香油4兩,白蜂蜜2兩,紫蔻仁2錢,廣砂4錢,川貝2錢。
上藥先將紫蔻仁、廣砂、川貝研極細末,各包,後將大蘿蔔去根葉洗淨,連皮切片,用水煮爛,再將蘿蔔片取出,用白布擰取汁並煮蘿蔔之水,用細布擰於器內,再將梨、薑切碎合一處,生搗取汁,即入在熟蘿蔔汁內,用砂鍋合而熬之,遂熬遂添,俟將此汁添完,其砂鍋中之汁若起泡如酸棗大,將紫蔻等三味藥面入內,再將白蜜、香油入內調勻,以器盛之。
每早、晚服龍眼大1匙,若恐其涼,取出1匙,於微火上溫熱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蘿蔔膏性味辛溫,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使用。此外,蘿蔔膏含有蜂蜜,糖尿病患者應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蘿蔔膏,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四。 組成:大蘿蔔12斤,白梨3個,鮮薑4兩,香油4兩,白蜂蜜2兩,紫蔻仁2錢,廣砂4錢,川貝2錢。 主治:久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