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猴馬油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猴馬油方劑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症,生薑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 調節藥性,增強功效: 生薑與猴馬油配合,可以中和藥性,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同時也能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猴馬油方劑中加入香油,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藥性互補: 香油性溫潤,可緩解猴馬油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同時,香油潤滑腸道,有助於藥物吸收,提升藥效。
2. 藥劑功效加強: 香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猴馬油的活血祛風、止痛消腫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猴馬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禿瘡」,即頭部因真菌或濕熱蟲蝕所生之瘡,症見頭皮瘙癢、脫屑、毛髮脫落,甚至潰爛流膿,屬中醫「癩頭瘡」「白禿瘡」範疇。古代醫家取其外用殺蟲止癢、解毒生肌之效,針對瘡面腐肉、濕熱蘊結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猴薑(骨碎補)
- 性溫味苦,歸腎、肝經,傳統外用可活血續傷、祛風除濕。
- 推測作用:改善局部血瘀,促進瘡口癒合,其溫性或有助於化解濕滯。
馬前子(馬錢子)
- 大毒,性寒味苦,擅通絡散結、消腫止痛,古代用於癰疽惡瘡。
- 推測作用:以毒攻毒,殺滅瘡面寄生蟲或真菌(如疥蟎),其麻痹作用或能緩解劇癢。
香油(麻油)
- 潤膚生肌、解毒緩痛,古代多作外用溶劑,助藥物滲透並保護瘡面。
- 推測作用:調和藥性,防止馬錢子毒性過烈,同時滋養受損皮膚。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攻毒+活血+潤護」為核心:
- 殺蟲解毒:馬錢子為主,針對禿瘡之蟲毒濕熱病因;猴薑輔助祛風濕,協同攻邪。
- 局部修復:香油潤膚生肌,猴薑活血改善瘡周氣血循環,促進組織新生。
- 外用設計:煎枯後取油外搽,使藥效直達病所,避免馬錢子內服之險。
全方體現「以毒截瘡、以油養皮」思路,符合古代對禿瘡「蟲濕腐肌」的認識,配伍簡峻而針對性強。
傳統服藥法
猴薑、馬前子、香油各等分。
將油、藥共入鍋內,煎枯去滓,澄清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猴馬油,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猴薑、馬前子、香油各等分。 主治:禿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