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丸
TAO R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一七引《衛生家寶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桃仁丸方劑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其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適用於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胸痛、腹痛、跌打損傷等。
- 潤腸通便: 桃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體內毒素。對於因血瘀引起的便祕尤為有效。
桃仁丸中包含石菖蒲,是因其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桃仁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絡、痰濁蒙竅所致的胸痹心痛、中風昏迷、言語不利等症。石菖蒲能通竅開竅,醒腦開竅,並能化痰濁,與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協同,能有效改善心腦血管循環,促進血瘀消散,並清除痰濁,從而達到治療胸痹心痛、中風昏迷等症的效果。
桃仁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血瘀所導致的各類病症。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以及茴香這一味藥材。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腎、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效。在桃仁丸的配方中加入茴香,主要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的行氣作用,幫助改善因氣滯血瘀所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此外,茴香還能調節腸胃功能,對於改善消化不良亦有所助益。由於桃仁丸旨在通經絡、消瘀血,茴香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輔助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還能減輕患者可能伴隨的氣滯不舒,使整體療效更為全面和完善。綜上所述,茴香在桃仁丸中的使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精神。
桃仁丸方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擅長燥濕健脾,可祛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桃仁丸主治血瘀、水腫,而脾虛濕阻會加重水腫,影響血液循環,蒼朮加入可改善脾胃功能,利水消腫,更有效地解決水腫問題。
- 行氣活血:蒼朮氣味辛溫,可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與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血瘀,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目的。
桃仁丸作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其組成成分精心選配,旨在達到治療特定病證的目的。在桃仁丸的配方中,胡蘆巴為其重要成分之一。根據中醫理論,胡蘆巴性溫、味辛甘,歸腎與膀胱經,具有溫腎助陽、利水消腫的功效。在臨床應用上,常見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或不利等症狀。而桃仁丸主要針對的是由寒凝血瘀所引起的各種疾患,如婦女月經不調、腹痛等問題。
將胡蘆巴納入桃仁丸的組成中,不僅能夠增強整體方劑溫通的效果,還能輔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與桃仁配合使用時,可幫助活血化瘀、溫腎散寒,對於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血行不暢具有積極意義。此外,胡蘆巴還能通過其利尿作用,促進體內濕氣和瘀血的排出,從而緩解相關症狀。綜上所述,胡蘆巴在桃仁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物配伍的智慧,以及對人體生理病理特性的深刻理解。
桃仁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消積: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消積之效。桃仁活血化瘀,但易導致氣滯,陳皮能助其行氣,避免瘀血停滯,促進血液循環。
- 調和藥性:桃仁性寒,可助血行,但過於寒涼易損脾胃。陳皮性溫,能緩和桃仁的寒性,保護脾胃,防止寒邪入侵。
總而言之,陳皮在桃仁丸中發揮著行氣消積、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佳,且更加溫和,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主治功效
桃仁丸介紹
中藥方劑「桃仁丸」,主要成分為:桃仁、石菖蒲、茴香、蒼朮、胡蘆巴、陳皮。
主治功效:心、腎、脾三臟皆虛弱,體內水液和火氣不相協調,稍微喝一點水就容易受到驚嚇,小便失禁、遺精,日漸消瘦。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石菖蒲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常用於治療痰濕穢濁之邪矇蔽清竅所致之神誌昏亂、癲狂痰熱內盛、濕濁矇蔽等症狀。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桃仁丸」,主要成分為:桃仁、石菖蒲、茴香、蒼朮、胡蘆巴、陳皮。
主治功效:心、腎、脾三臟皆虛弱,體內水液和火氣不相協調,稍微喝一點水就容易受到驚嚇,小便失禁、遺精,日漸消瘦。
「桃仁丸」具有多種功效,可以調理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
傳統服藥法
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桃仁丸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桃仁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桃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琥珀末1分,甜葶藶2分(隔紙炒令紫色)。 主治:小兒多咳嗽,咽中如呀呷聲。
桃仁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桃仁1斤(于新瓦器內用童便1鬭煮,候小便盡取出,去皮尖,研如膏),烏梅肉3兩(微炒),蕪荑仁3兩,黃連2兩(去須)。 主治:急勞。
桃仁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二引《仁存方》。 組成:桃仁(去皮,炒)1兩半,虻蟲49個(去翅足,炒),大黃5錢,朱砂3錢,水蛭49個(米內炒2味),穿山甲(炙)3錢。 主治:婦人臍腹積滯,月經不調,疼痛氣閉,腰腿倦弱,寒熱,帶下冷膿。
桃仁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川大黃半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防葵半兩,半夏1分(湯洗7遍去滑),桂心1分,赤茯苓半兩,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令去汗)。 主治:小兒陰(疒頹),日夜疼痛。
桃仁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七引《衛生家寶方》。 組成:桃仁(麸炒,去皮尖雙仁)1兩,石菖蒲(去石)1兩,茴香(炒)1兩,蒼朮(米泔浸1宿,去皮)1兩,胡蘆巴(炒)1兩,陳皮(去白)1兩。 主治:心腎脾俱虛,水火不相濟,少飲多驚,遺溺失精,日漸羸瘦。
桃仁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九。 組成: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芎藭半兩,白朮半兩,赤茯苓3分,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柴胡1兩(去黃),訶黎勒皮3分,人參1兩(去蘆頭),酸棗1兩(微炒),生乾地黃1兩。 主治:婦人頭目昏重,心神煩亂,或時寒時熱,骨節疼痛,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