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金丸龍膏

青金丸龍膏

QING JIN WAN L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9%
肺經 12%
腎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9%
胃經 8%
膽經 4%
膀胱經 3%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金丸龍膏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散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散風止痛之效。青金丸龍膏常用於治療鼻炎、頭痛、牙痛等症,白芷可幫助散寒祛風,緩解疼痛。
  2. 通竅透邪: 白芷能通竅透邪,改善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青金丸龍膏中的其他藥材如蒼耳子、辛夷等也具有通竅作用,白芷的加入可增強通竅效果,助藥物直達病竈。

「青金丸龍膏」方劑中包含巴豆,其目的在於瀉下攻積。巴豆味辛性熱,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積滯於腸胃的宿食瘀積、食積停滯等症狀,能起到強力瀉下的作用,促使積滯排出體外。然而,巴豆性峻,毒性較強,需慎用,一般需配合其他藥材使用,並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進行配伍調整,方可安全有效地發揮其藥效。

青金丸龍膏方劑中含有蓖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腸通便: 蓖麻子性寒,味甘,具有潤腸通便之效。方劑中加入蓖麻,旨在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改善腸道功能。
  2. 活血化瘀: 蓖麻亦具活血化瘀之效。方劑中加入蓖麻,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輔助療效。

總而言之,青金丸龍膏方劑中添加蓖麻,主要為其潤腸通便及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青金丸龍膏方劑中包含木鱉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腸通便: 木鱉子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其種仁富含油脂,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有助於解決便祕問題。
  2. 消腫止痛: 木鱉子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便祕引起的腹痛、肛門疼痛等症狀。

因此,青金丸龍膏方劑中加入木鱉子,可起到潤腸通便、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便祕引起的各種不適。

青金丸龍膏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青金丸龍膏治療的病症多涉及血瘀阻滯,乳香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從而緩解疼痛和腫脹。
  2. 疏通經絡: 乳香不僅活血化瘀,還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這對青金丸龍膏治療的某些病症,例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乳香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病竈部位,達到治療效果。

青金丸龍膏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青金丸龍膏方劑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青金丸龍膏方劑中添加沒藥,能幫助傷口更快癒合,減少感染,提高治療效果。

青金丸龍膏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青金丸龍膏治療的病症多涉及出血,白礬可收斂血管,減少出血量。
  2. 清熱解毒: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青金丸龍膏所治病症常伴有熱毒,白礬可清熱解毒,輔助治療。

白礬在方劑中起著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青金丸龍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其成分之一鉛丹(鉛冶)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鉛丹含有鉛和硫,能夠促進氣血循環,對一些外感風熱、濕熱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療效。然而,由於鉛的毒性和潛在的健康風險,現代醫學對鉛丹的使用已經持謹慎態度。

首先,鉛丹在古代方劑中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當時醫學知識有限,對素材的毒性認知不夠。在某些情況下,鉛丹的效果被認為可以抵消其毒性,但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們對鉛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瞭解,顯示出鉛的慢性中毒效應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

因此,雖然青金丸龍膏的傳統應用中包含鉛丹,但現代醫學對這一成分的使用提出了警告,催生了對安全有效替代品的需求。在復方設計中,應優先考慮成分的安全性和療效,以保護用藥者的健康。

「青金丸龍膏」方劑中添加香油,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潤滑作用: 香油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幫助藥材在製丸過程中更容易混合、成型,避免藥丸過於乾燥而導致裂開或崩解,確保藥丸品質。
  2. 增進藥效: 香油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有潤腸通便、滋養皮膚、緩解疼痛等功效,可以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相互協調,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香油也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能有效防止藥丸在保存過程中氧化變質,延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金丸龍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癰疽、瘡毒」,屬中醫外科範疇。癰疽為氣血瘀滯、熱毒壅結所致,初起紅腫熱痛,久則潰膿;瘡毒則泛指皮膚瘡瘍化膿性病變,多因濕熱火毒蘊結。傳統以膏藥外貼,旨在拔毒消腫、活血斂瘡,促進瘡口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攻毒逐瘀為主

    • 巴豆(大毒):峻下冷積,破瘡膿血,外用腐蝕瘡毒。
    • 蓖麻仁(有毒):滑利竅、拔毒排膿,古方多用於瘡瘍膿成未潰。
    • 木鱉子(有毒):散結消腫、攻毒療瘡,可治癰腫瘀血。
    • 白礬:燥濕解毒、止血斂瘡,針對瘡口腐肉或滲液。
      此四者合用,強力攻逐瘀毒,促膿瘡潰破或消散。
  2. 活血止痛為輔

    • 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消腫生肌,緩解瘡瘍疼痛,助新血生長。
      此類树脂類藥物,可改善局部氣血瘀滯,標本兼顧。
  3. 透竅疏風佐之

    • 香白芷:辛散風濕、排�止痛,助藥力透達表層,兼防風邪夾雜。
    • 槐條、柳條:清熱祛風,傳統認為枝條具疏導經絡之效,煎油時增透皮性。
  4. 賦形與斂瘡

    • 黃丹(鉛丹):殺蟲收斂,與油熬製成膏基,黏附患部,長效釋藥。
    • 香油:潤膚解毒,為膏藥載體,兼緩和諸藥峻烈之性。

推理功效機制
全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藉巴豆、蓖麻等峻藥穿透皮膚,直達病所;輔以活血、燥濕之品,改善局部氣血循環與濕毒環境;槐柳條與白芷引藥透表,避免邪毒內陷;最終以黃丹收斂固澀,促進瘡口癒合。此配伍體現中醫「腐肉不去則新肉不生」之理,適用於癰疽已成膿或潰後腐肉未脫之階段。


特點提示

  • 古方重用毒藥(如巴豆120枚),乃「以毒攻毒」之峻劑,適用於毒盛體實者。
  • 香油熬膏既能緩釋藥性,亦能降低直接敷貼之皮膚刺激,體現古人外用製劑智慧。
  • 槐柳條攪拌可能含揮發成分,增強藥力滲透,現代或可理解為促進藥物分散與吸收。

傳統服藥法


香白芷(如棗大者)120個,巴豆(去殼)120個,蓖麻仁(去殼)120,木鱉子(去殼)120個,槐條120寸,柳條120寸,乳香3錢,沒藥3錢,白礬5錢,黃丹20兩,香油3斤。
上將香油同前藥煎,以槐、柳條不住手攪,滴水中成珠,方濾去滓,再煎,卻下黃丹攪勻,將白礬逐時入內,後下乳香、沒藥,攪勻,務要煎熬得法,然後收貯。
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金丸龍膏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青金丸龍膏,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組成:香白芷(如棗大者)120個,巴豆(去殼)120個,蓖麻仁(去殼)120,木鱉子(去殼)120個,槐條120寸,柳條120寸,乳香3錢,沒藥3錢,白礬5錢,黃丹20兩,香油3斤。 主治:癰疽,瘡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