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翳神應方

LUO YI SHEN YING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5%
肝經 21%
膽經 21%
心包經 21%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落翳神應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行氣,通絡止痛: 川芎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的特性,可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部疼痛、頭昏眼花等症狀,有助於改善落翳的病症。
  2. 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脾經,能升舉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提升頭部氣血供應,緩解因氣血不足、頭部供血不足導致的落翳。

在中藥方劑「落翳神應方」中,杜鵑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杜鵑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眼部疾病、腫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杜鵑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眼部疾病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落翳神應方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名為「落翳神應方」,見於《古今醫統大全》,由明代醫家徐春甫所輯錄。主要針對眼科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一切翳膜」。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原文描述,「一切翳膜」應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角膜混濁、翳障,影響視力。「上為細末,浮翳者可用吹之,即翳膜自起,燈心捲去三五次,以盡為度。」 指出此方主要針對浮於表面的翳膜,通過吹入藥粉使其脫落,再用燈心草捲除。文中又提及「干為細末,吹入鼻中三四次即落。」及「一方鵝不食草一味,沖鼻中少時,翳即落。」 強調了藥物通過鼻腔給藥的方式,以及鵝不食草單用亦可取效。這提示我們,此方的作用機理可能與刺激鼻腔、引發噴嚏,進而促使翳膜脫落有關。

另一則古文提到了「治一切翳膜甚者,外用推雲散點之。」說明對於嚴重的翳膜,會配合使用外用的「推雲散」。推雲散的組成包括羌活、細辛、白芷、川芎、薄荷葉、牙皂角、躑躅花、甘草。這些藥物多具有辛香走竄、祛風散寒、通竅明目之功效,進一步佐證了落翳神應方以祛邪外出為主要治療思路。

治療原理分析

落翳神應方由三味藥組成:鵝不食草、川芎、躑躅花。

  • 鵝不食草:根據現代中藥學知識,鵝不食草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解毒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以刺激鼻腔黏膜,引發噴嚏反射,這可能是其促使翳膜脫落的主要機制。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在本方中,川芎可能起到活血通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同時其辛香走竄之性也有助於藥物直達病所。
  • 躑躅花:即杜鵑花,具有解毒消腫、明目退熱的功效。在本方中,躑躅花可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退翳的作用。

綜合三味藥的藥性,可以推斷落翳神應方的治療原理為:

  1. 刺激鼻腔,引發噴嚏:通過鵝不食草等辛香藥物刺激鼻腔,引發強烈的噴嚏反射,利用噴嚏產生的氣流衝擊力,促使浮於眼表的翳膜脫落。
  2. 祛風通竅,活血化瘀:川芎、鵝不食草等藥物具有祛風通竅、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翳膜的吸收和消散。
  3. 清熱解毒,消腫退翳:躑躅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退翳的功效,可以減輕眼部的炎症反應,促進翳膜的消退。

總體而言,落翳神應方以祛邪外出為主要治療思路,通過刺激、祛風、活血、清熱等多重作用,達到祛除翳膜、恢復視力的目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醫療條件和診斷水平有限,對於「翳膜」的認識可能與現代醫學有所不同。因此,本方在現代臨床應用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和研究。

傳統服藥法


鵝不食草1錢,芎藭1個,躑躅花2分。
上為細末。
吹入鼻中,3-4次即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落翳神應方, 出處:《醫統》卷六十一。 組成:鵝不食草1錢,川芎1個,踯躅花2分。 主治:一切翳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