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巴丸

神巴丸

SHEN B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4.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巴丸中含有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通便:巴豆性峻烈,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對於便祕、腹脹、腸胃積食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消腫散結:巴豆亦具消腫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痰核、瘰癧、癰疽等症。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擅自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神巴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肺虛久咳、痰多氣喘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且其酸性可促進唾液分泌,有助於潤燥止咳。

神巴丸中加入烏梅,可發揮其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巴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喉閉」,即咽喉閉塞不通之急症,症見咽喉腫痛、吞咽困難,甚則牙關緊閉、呼吸窒塞。其效在於「開關通閉」,藉藥性之峻烈,速啟咽喉壅滯,救急於頃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巴豆(去殼)

    • 性味:辛熱大毒,歸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峻下寒積、豁痰逐水,外用可蝕瘡攻毒。
    • 本方運用:取其辛烈之性,穿透力極強,能迅即開通咽喉閉塞。然其毒性猛烈,古人以去殼減緩峻性,且製丸劑型控制用量。
  2. 烏梅肉(或白梅)

    • 性味:酸澀平,歸肝、肺、大腸經。
    • 傳統功效:斂肺生津、安蛔蝕惡肉。
    • 本方配伍意義:
      • 酸收制毒:烏梅之酸收,能緩和巴豆之峻烈毒性,避免過度耗散正氣。
      • 協同開閉:《本草綱目》載烏梅可「消瘡腫」,其酸性蝕惡肉,或助巴豆消散咽喉腫結。
      • 生津潤燥:巴豆燥熱傷津,烏梅生津可稍制其燥性。
  3. 製丸如綠豆大

    • 綠豆大小便於含服,使藥效緩釋於咽喉局部,避免過量內服致瀉。
  4. 外用揩牙

    • 若牙關緊閉,以藥丸少量揩齒,利用巴豆之辛烈刺激,反射性鬆弛牙關肌肉,此為古代急救外治法之一。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以「辛酸相激」為核心:

  • 巴豆之辛熱:破滯散結,直攻咽喉痰瘀熱毒,速開其閉。
  • 烏梅之酸收:一則約束巴豆毒性,二則酸味與辛味相激,產生「開闔並用」之效,類似針刺「強刺激」後「調和」之意。

古人用於喉閉急症,取其「以毒攻毒」之理,然須精準掌握劑量與用法,僅限於實閉重症。其效重在局部刺激與通塞,而非系統性治療,屬古代「急救劫劑」之範疇。

傳統服藥法


巴豆2粒(去殼),烏梅肉1個(白梅亦可)。
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置口中;如牙關緊閉者,用少許揩牙即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巴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巴豆2粒(去殼),烏梅肉1個(白梅亦可)。 主治:喉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