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風約言

《傷風約言》一書,乃日本醫家後藤省於清朝時期所著,專論中醫「傷風」一疾。從其序言及部分內容可見,這並非一部墨守成規的傳統醫學著作,而是一部帶有鮮明批判精神和實踐導向的作品,旨在撥開理論的繁蕪,直探病證治療的實質。本書雖名為「約言」,力求簡練,其內涵卻涉及對當時主流中醫理論的深刻反思與挑戰。

作者後藤省在「序」中開宗明義,對當時醫學界過於依賴艱澀理論,特別是「運氣六經」等學說的現象,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他以市中處女學箏與三絃,嫁後卻無用於家務的譬喻,諷刺醫者在診治實際病證時,那些高深的理論變得毫無助益。他直指張機(張仲景)和王叔和等先賢的著作,儘管具有重要地位,但後世醫家盲目信從其關於陰陽六經的論述,反而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他認為歷代註解家如方有執、喻昌等人的爭論,多屬「剩語」,進一步加劇了龐雜。後藤省並提及當時文化昌盛,異國典籍輸入,然醫學不精,癥結在於醫者未能親身驗證所學,「入耳出口」,未能與實際結合。他立志撰寫此書,是從日常醫事實踐出發,稽考古籍,並加入自己的「鄙見」,以期為醫者提供真正有用的指南。他特別強調此書「言簡,不用文采」,適合「懷挾隨身」,正體現其務實精神。這篇序言,不僅是全書的引子,更是作者學術立場和寫作動機的宣言。

在「傷風名義」一章中,後藤省首先對「風」的概念進行了辨析。他認為「風本氣也」,是氣的運動狀態,並引用《素問》「風為百病之始也」一句,指出其在醫學上的傳統重要性。然而,他認為這句話後被過度奉信,以至於變成無意義的口頭禪。他進一步闡釋,「風」只是「大氣激發之假名」,是「四時外傷之前驅」。其核心論點在於:「風中有寒,而寒即風之帥也。」他通過夏季納涼、冬季寒風凜冽的例子,力證風無論在何時,其傷人皆與「寒」緊密相關,風只是加劇或體現了寒邪的作用。這與傳統醫學中將風、寒、暑、濕、燥、火視為並列的六淫,或區分風寒、風熱等證候的觀點有所不同,後藤省似乎更強調「寒」在傷風發病中的主導地位。

後藤省還對傷風及相關病證的命名混亂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將非冬季的傷風稱為「傷寒」,會與冬季的「正傷寒」混淆;將輕微的傷風誤呼為「中風」,則與真「中風」(中風,即今日醫學中的腦卒中)混淆。他認為「熱病」、「寒疫」、「橫病」等名稱也不夠穩定,更遑論在「傷寒」上添加「正」或「類」字。他主張「吾門通以傷風稱之」,雖然也謙稱不敢斷定是否最恰當,但這顯示了他試圖統一和簡化病名、回歸本質的努力。他將「天行時疫」視為「傷風中之一證」,是由於病氣、死氣在特定環境中傳染蔓延所致,這也體現了他對傳染性疾病的一種理解,並批評了當時醫家將「時疫」與「傷寒」區分為輕重兩類的做法。

「六經辨解」是後藤省集中火力批判傳統經絡理論的篇章。他先是簡述了人體元氣、水穀轉化、氣血運行的一般原理。接著,他直接挑戰了「背部為陽,腹部為陰」這一古今雷同的傳統說法。他從人體面向及身體前後的生理特點(開竅、肉質厚薄、臟腑遠近、氣血輸布強弱)出發,並引證老子的「萬物之抱陽」、「萬物之負陰」之說,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腹部為陽,背部為陰」的觀點。雖然此處論證方式帶有類比和取象色彩,但其敢於挑戰根深蒂固傳統觀念的態度,令人矚目。

更為核心的是,後藤省對「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這手足十二經絡體系及其相關學說進行了徹底的否定。他認為將四象與四時搭配尚可理解,但與五臟搭配則不足。他批評六氣說將水配太陰、火配太陽等做法,認為這些以及任督二脈、奇經六脈等名稱,都是「迂怪虛談」,「全非實際,得力之論」,對醫事「無益」。他認為人體本來就是一個「一經絡耳」的整體,其中「大經小絡,條理秩然」,如老絲瓜般纏繞,經絡並非獨立割裂的系統,更沒有陰陽易位、府藏倒置之理。因此,他駁斥了六經理論中關於疾病傳變「傳足不傳手,傷足不傷手」等說法,認為一旦感受風寒形成熱氣,整個人體就是一個統一的病理狀態。這種「人身一統」的觀點,是對複雜經絡辨證體系的根本性簡化和否定。

綜合來看,《傷風約言》雖僅提供了序言及部分內容,已能窺見作者後藤省獨特的學術思想。他是一位強調實證、反對空談、力求簡化理論以指導臨床實踐的醫家。他對傳統中醫學術,特別是過於龐雜和缺乏實際驗證的理論(如運氣六經、繁瑣的經絡學說)提出了尖銳的批判。他試圖重新定義和簡化「傷風」的概念,並將其與當時流行的傳染病(時疫)聯繫起來。他的人體觀更傾向於將人體視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而非支離破碎的經絡系統。

本書作為一部日本醫家在清朝時期撰寫的中醫著作,其對當時中國醫學理論的批判和重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學術史意義。它反映了中醫學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與發展,以及其中存在的學派爭鳴與自我革新。後藤省的觀點或許在當時並非主流,其對經絡理論的否定更是大膽,但在今天看來,這種對理論實用性的強調、對知識體系簡潔性的追求,以及對人體整體性的認識,仍然具有啟發意義。書中承諾的關於傷風的治療和預防方法,雖未在提供的內容中詳述,但可以預期,這些內容會更貼近實際應用,體現其「約言」和「懷挾隨身」的初衷。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提供的「編輯及補充內容」說明,這本書在現代重新編輯時進行了校對、修改、補充和解釋,這表明原書中可能存在一些與現代醫學觀點不符之處,這也是歷史文獻的普遍情況。然而,正是通過對原著內容的分析,我們才能理解後藤省所處時代的學術背景、他所面臨的問題意識以及他試圖提出的解決方案,這對於研究中醫史、傷風學史以及中日醫學交流史都具有重要價值。儘管內容有限,但這本《傷風約言》已展現出其作為一部批判性、實用性導向的醫學著作的獨特風貌。


傷風名義 (1)

傷風名義 (2)

六經辨解

傷風大意 (1)

傷風大意 (2)

傷風大意 (3)

淺證治例 (1)

淺證治例 (2)

深證治例

閉證治例 (1)

閉證治例 (2)

脫證治例

脈論 (1)

脈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