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乏氣」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乏氣是中醫裡的一個症狀,指的是氣虛的表現。氣虛是指人體的元氣不足,臟腑功能減弱,氣血運行不暢。乏氣的症狀主要有:疲倦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
乏氣在中醫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黃帝內經》認為,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是人體臟腑功能的動力。氣虛則臟腑功能減弱,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乏氣的治療方法主要以補氣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黃芪、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此外,飲食調理也非常重要,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豬肉、雞蛋、豆製品、蔬菜等。
乏氣是中醫裡的一個常見症狀,如果出現了乏氣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十全大補湯
- 1.《女科旨要》:「婦人新產。血氣俱傷。五臟暴虛。肢體羸瘦。乏氣多汗。」
小建中湯
酸棗仁湯
- 1.《醫學綱目》:「〔《活》〕傷寒吐下後,心煩乏氣,日夜不得眠者,酸棗仁湯主之。」
人參湯
- 1.《千金翼方》:「主男子五勞七傷,胸中逆滿,害食乏氣,嘔逆,兩脅下脹,少腹急痛,宛轉欲死,調中平臟氣理傷絕方:」
- 2.《備急千金要方》:「治男子五勞七傷,胸中逆滿,害食乏氣嘔逆,兩脅下脹,小腹急痛,宛轉欲死,調中平臟理絕傷方。」
半夏湯
- 1.《醫心方》:「《範汪方》半夏湯,治胸中乏氣而嘔欲死方:」
香薷飲
- 1.《續名醫類案》:「吳孚先治一人,奔馳烈日下,忽患頭疼發熱,或時煩躁,汗大出,大渴引飲,喘急乏氣,服香薷飲尤甚,此暑症也。然受暑有陽有陰,道途勞役之人,所受者炎熱,名曰傷暑。亭館安逸得之,為中暑也。香薷飲只宜於陰暑,若陽暑服之,反為害矣。與人參白虎湯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