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五 (6)
卷第十五 (6)
1. 治石癰方第六
《病源論》云:石癰者,亦是寒氣客於肌肉,折於氣血,結聚所成。其腫結確實,至牢有根,核皮相親,不甚熱,微痛,熱時自歇。此寒多熱少,堅如石,故謂之石癰也,久久熱氣乘之,乃有膿。
《小品方》云:有石癰者,始微堅皮核相親著,不赤頭,不甚尖,微痛熱,熱漸自歇,便極堅如石,故謂石癰難消,又不自熟,熟皆可百日中也。初作便服防己連翹湯,自針氣瀉之,敷練石薄,積日可消,若失時不得治,不可消,已有膿者,亦用此薄,則速潰。膿淺易為火針,諸癰潰後用膏散,依治緩宜法,初作即以小豆薄塗之,亦消也。
治癰結腫,堅如石,或如大核,色不變,或作石癰不消者方:
鹿角八兩(燒作灰),白蘞二兩,粗里黃色磨石片一斤,燒石極令赤,納五升苦酒中復燒,燒竟復更納苦酒中,令減半止,搗石作末,並鹿角屑、白蘞屑,余苦酒和如泥,厚塗癰上,才幹更塗取消也。
《千金方》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
生商陸根搗敷之,燥則易。又治漏癤。(《醫門方》同之。)
又方:酢和莨菪子末敷,極亦得。
凡發腫至堅而有根者曰石癰。
又方:當上灸百壯,石子當出。
又方:梁上塵、葵莖灰分等,酢和塗。
又方:蜀桑根白皮,陰乾,搗末,消膠,以酒和桑皮敷上,敷上即拔出。
白話文:
《病源論》說:所謂的石癰,也是因為寒氣侵入肌肉,阻礙氣血運行,結聚形成的。它的腫塊結實堅硬,而且深植有根,皮膚與腫核緊密相連,不怎麼發熱,只有輕微疼痛,發熱時也會自己消退。這是因為寒氣多於熱氣,腫塊堅硬如石頭,所以稱為石癰。時間久了,熱氣侵入,才會化膿。
《小品方》說:患有石癰的人,一開始會覺得皮膚下有小小的硬塊,皮與核緊密相連,不會紅腫,也不會很突出,只有輕微的疼痛和發熱,發熱會逐漸消退,然後變得非常堅硬如石頭。所以說石癰難以消散,也不會自己成熟化膿,如果能熟透,也可能需要一百天左右。剛發作時,就應該服用防己連翹湯,然後用針刺將氣瀉出,再敷上練石薄,持續幾天可以消散。如果錯過治療時機,無法消散,已經化膿的,也用這個藥膏,則可以加速潰破。如果膿不多,容易用火針治療,各種癰瘡潰破後,使用膏藥或散劑,按照緩慢治療的方式進行。剛發作時,也可以用小豆磨成粉敷上,也能消散。
治療癰瘡結塊腫大,堅硬如石頭,或像大核桃,顏色不變,或是石癰不消散的藥方:
鹿角八兩(燒成灰),白蘞二兩,粗糙的黃色磨石片一斤,將磨石燒到極紅,放入五升苦酒中再次燒,燒完後再放入苦酒中,直到苦酒減半為止,將石頭搗成粉末,與鹿角灰、白蘞粉末混合,用剩餘的苦酒調成泥狀,厚塗在癰瘡上,等乾了再塗,可以消散。
《千金方》治療石癰堅硬如石頭不化膿的藥方:
用新鮮的商陸根搗爛敷上,乾了就更換。也治療漏管瘡。(《醫門方》也是一樣的。)
另一個藥方:用醋調和莨菪子粉末敷上,效果也很好。
凡是腫塊堅硬而且深植有根的,就叫做石癰。
另一個藥方:在癰瘡部位灸一百壯,石癰會自己出來。
另一個藥方:用屋樑上的灰塵、葵莖燒成的灰,等份混合,用醋調和塗抹。
另一個藥方:用蜀桑根的白皮,陰乾,搗成粉末,加膠調和,再用酒調和桑皮敷在癰瘡上,敷上後就能拔出毒素。
2. 治痤癤方第七
《病源論》云:痤癤者,由風濕冷氣搏於血,結聚所成也。腫結如梅李也。
《養生方》云:人汗入諸食中,食之作癰癤。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痤癤之。
《太素經》云:汗出見濕,乃生痤疽。注云:痤癰之類,然小也,俗謂之癤子。
《小品方》治癰及癤始結腫赤熱者:
水摩半夏塗之,燥更塗,得皺便消也。山草中自可掘取生半夏乃佳,神驗。
《千金方》治癤子方:
凡癤無頭者,吞葵子一枚,多服頭多。
又方:牛矢封之。
《徐伯方》治癰癤方:
搗商陸根和糟敷之。
又方:搗百合根敷之,食之亦得蒸。
又方:搗苦苣葉敷上。又生倉食苦苣。
《徐伯方》云:搗商陸根和糟敷之。
又方:搗生牛膝根敷之。
《範汪方》云:癰癤初生即灸其頭數百壯,即愈。
又云:癰癤初生尚微者,取如雞子所石若瓦十餘枚,燒,以布帛裹熨之,重按令極熱,熱微者輒易,二三十枚則消。
《刪繁論》云:治癰癤方:
搗生苧根以薄腫上乃止。
《救急單驗方》療初患似癤後破無痂,疼痛不可忍,名豬啄(竹角反)瘡方:
燒豬鼻作灰,附立瘥。
《陶景本草》注:伏龍肝搗篩,合葫塗甚效。
《劉涓子方》治癰癤虛腫方:
當歸(二兩),𦬣草(二兩),赤石脂(二兩),升麻(四兩),白蘞(四兩),芎藭(四兩),大節〔(黃)四兩〕,干玄參(三兩)
上八物,下篩,雞子白和如泥(塗)故布上,隨腫所大小作帖貼,燥復易之。
白話文:
《病源論》說:痤瘡和癤子,是因為風、濕、寒氣侵入血液,凝聚結塊形成的。腫起來就像梅子或李子一樣。
《養生方》說:人的汗水滴入食物中,吃了這種食物就會長癰或癤子。
又說:五月不要吃沒有果核的果子以及桃子、棗子,會引發痤瘡和癤子。
《太素經》說:出汗後遇到潮濕,就會產生痤瘡或膿瘡。註解說:痤瘡和癰之類的,但比較小,俗稱癤子。
《小品方》治療癰和癤子剛開始紅腫發熱的方法:
用水研磨半夏塗抹,乾燥了再塗,等到皮膚起皺就消腫了。山間野草中可以挖到新鮮的半夏,效果最好,非常靈驗。
《千金方》治療癤子的方法:
凡是沒有膿頭的癤子,吞服葵花子一枚,多服幾枚膿頭就會出現。
又一個方法:用牛糞封在患處。
《徐伯方》治療癰和癤子的方法:
將商陸根搗爛,和酒糟一起敷在患處。
又一個方法:將百合根搗爛敷在患處,也可以蒸熟後食用。
又一個方法:將苦苣葉搗爛敷在患處。也可以生吃苦苣。
《徐伯方》說:將商陸根搗爛,和酒糟一起敷在患處。
又一個方法:將新鮮的牛膝根搗爛敷在患處。
《範汪方》說:癰和癤子剛長出來的時候,就灸它的頭部幾百壯,就能治好。
又說:癰和癤子剛長出來還很小的時候,取像雞蛋大小的石頭或瓦片十幾個,燒熱,用布包好熨燙患處,用力按壓讓它非常燙,熱度稍減就更換,熨燙二三十個就能消腫。
《刪繁論》說:治療癰和癤子的方法:
將新鮮的苧麻根搗爛,薄薄地敷在腫脹的部位就能止痛。
《救急單驗方》治療剛開始像癤子,後來破了沒有結痂,疼痛難忍,叫做豬啄瘡的方法:
將豬鼻子燒成灰,敷上就立刻能好。
《陶景本草》注釋說:將伏龍肝搗碎篩過,和葫蘆一起塗抹效果很好。
《劉涓子方》治療癰和癤子虛腫的方法:
用當歸(二兩)、𦬣草(二兩)、赤石脂(二兩)、升麻(四兩)、白蘞(四兩)、芎藭(四兩)、大節〔(黃)四兩〕、干玄參(三兩),以上八種藥物,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成泥狀,塗在布上,根據腫的大小做成藥貼貼在患處,乾燥了就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