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8)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8)
1. 諸痿
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之病作。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駱龍吉亦曰:風火既熾,當滋腎水。東垣先生取柏皮為君,黃耆等補藥輔佐,以治諸痿,而無一定之方。
有兼痰積者,有濕多者,有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有挾氣者,臨病制方,其善於治痿者乎。雖然,藥中肯綮矣,若將理失宜,醫不治也。天產作陽,氣厚發熱,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也。
〔垣〕清暑益氣湯,黃耆人參湯,清燥湯(三方並見注夏)
〔丹〕補益丸,治痿。
龜板(酒炙,一兩),鎖陽(酒浸,一兩),生地(酒浸,兩半),歸身(酒浸,一兩),陳皮(一兩),杜牛膝(酒浸,一兩),白朮(二兩),乾薑(七錢半),黃柏(炒,半兩),虎脛骨(酒炙,半兩),五味子(二錢),茯苓(半兩),白芍藥(酒浸,一兩),甘草(炙,一錢),菟絲子(酒蒸熟,研如糊,入余藥末,曬乾)
諸藥為末,紫河車為丸。如無紫河車,豬腦骨髓亦得。
龍虎丹,治痿。
敗龜板(酒炙),虎骨(酒炙),黃柏(酒炙),乾薑(二錢半),鎖陽(七錢半),金箔(十片),神麯,如懶言語,加山藥末七錢。
上為末,糯粉糊為丸,空心白湯服。
虎潛丸
龜板(四兩),知母(二兩),黃柏(四兩),熟地(二兩),牛膝(三兩半),鎖陽(一兩),虎骨(炙,一兩),當歸(一兩),芍藥(兩半),陳皮(七錢半),乾薑(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加附子,治痿厥如神。
濕熱痿,東垣健步丸加芩、柏、蒼朮。東垣補益腎肝丸,治腳膝無力。(二方並見痿厥。)蕭炳神龜滋陰丸。(方見涎下。)丹溪氣虛病痿,四君子加蒼朮、芩、柏。血虛病痿,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保命集》治脾虛四肢不用,以十全散者,蓋治氣血俱虛者也。
〔無〕,加減四斤丸,治腎肝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肉蓯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菟絲子(酒浸,另研),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天麻,五味子(酒浸,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食前下。
王啟玄傳《玄珠》耘苗丹三方。序曰:張長沙戒人妄服燥烈之藥,謂藥勢偏有所助,勝克流變,則真病生焉,猶憫苗不長而揠之者也。若稟氣血不強,合服此而不服,是不耘苗者也,故名,耘苗丹,。此丹養五臟,補不足,秘固真元,均調二氣,和暢榮衛,保神守中。
白話文:
肺部有熱,就無法掌控全身的功能;脾臟受損,四肢就不能正常活動,這樣就會產生各種痿症。如果用瀉法來清除心火,肺部的清肅之氣會恢復,而肝木也不會過盛,這樣脾臟怎麼會受損呢?如果用補法來滋養腎水,心火就會下降,肺部的虛弱也會得到改善,這樣肺部怎麼會有熱呢?所以,陽明經氣血充足,宗筋就會得到滋潤,能夠約束骨骼,使關節活動靈活。治療痿症的方法,不外乎這些原理。駱龍吉也說過,當風火熾盛的時候,應當滋養腎水。東垣先生選用柏樹皮作為主藥,用黃耆等補藥輔助,來治療各種痿症,而且沒有固定的方劑。
痿症有的兼有痰積,有的濕氣過多,有的熱邪過多,有的濕熱各半,有的兼有氣滯,治療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制定方藥,這才是善於治療痿症的醫生。即使藥物對症,如果調理不當,醫生也無法治好這個病。天產的陽氣,氣血充足就會發熱,這是古代醫家的格言。但是患有痿症的人,如果飲食不注意清淡,我就知道他們一定無法痊癒。
(東垣先生的)清暑益氣湯、黃耆人參湯、清燥湯(這三個方子都在夏季注釋中)。
(朱丹溪的)補益丸,治療痿症。
龜板(用酒炙過,一兩)、鎖陽(用酒浸過,一兩)、生地(用酒浸過,兩半)、當歸身(用酒浸過,一兩)、陳皮(一兩)、杜牛膝(用酒浸過,一兩)、白朮(二兩)、乾薑(七錢半)、黃柏(炒過,半兩)、虎脛骨(用酒炙過,半兩)、五味子(二錢)、茯苓(半兩)、白芍藥(用酒浸過,一兩)、甘草(炙過,一錢)、菟絲子(用酒蒸熟,研成糊狀,加入其他藥末中,曬乾)。
將所有藥材研成粉末,用紫河車做成藥丸。如果沒有紫河車,可以用豬腦或骨髓代替。
龍虎丹,治療痿症。
敗龜板(用酒炙過)、虎骨(用酒炙過)、黃柏(用酒炙過)、乾薑(二錢半)、鎖陽(七錢半)、金箔(十片)、神曲。如果患者懶於說話,可以加入山藥粉七錢。
將所有藥材研成粉末,用糯米粉糊做成藥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虎潛丸
龜板(四兩)、知母(二兩)、黃柏(四兩)、熟地(二兩)、牛膝(三兩半)、鎖陽(一兩)、虎骨(炙過,一兩)、當歸(一兩)、芍藥(兩半)、陳皮(七錢半)、乾薑(半兩)。
將所有藥材研成粉末,用酒糊做成藥丸。如果加入附子,治療痿厥效果會更好。
濕熱引起的痿症,可以用東垣的健步丸,並加入黃芩、黃柏、蒼朮。東垣的補益腎肝丸,治療腳膝無力。(這兩個方子都在痿厥部分)。蕭炳的神龜滋陰丸(方子在涎下部分)。丹溪認為,氣虛引起的痿症,可以用四君子湯,並加入蒼朮、黃芩、黃柏;血虛引起的痿症,可以用四物湯,並加入蒼朮、黃柏,然後用下補陰丸。《保命集》中治療脾虛導致四肢不能活動的方子,是十全散,這是用來治療氣血兩虛的。
(沒有署名作者的)加減四斤丸,治療腎肝虛弱,熱邪內侵,導致筋骨痿軟無力,不能自己活動,需要人扶持,腳不能着地,容易驚恐戰慄,有時會潮熱,飲食沒有味道,沒有力氣,各種虛弱不足。
肉蓯蓉(用酒浸過)、牛膝(用酒浸過)、木瓜、菟絲子(用酒浸過,另行研磨)、鹿茸(燎去毛,切片,用酥油炙過)、熟地、天麻、五味子(用酒浸過,等份)。
將所有藥材研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或米湯在飯前送服。
王啟玄傳的《玄珠》耘苗丹,共有三個方子。序中說:張長沙告誡人們不要胡亂服用燥熱猛烈的藥物,認為藥力偏盛就會擾亂身體平衡,導致真正的疾病產生,就像是擔心禾苗長不高而強行拔苗一樣。如果稟賦氣血不強的人,服用這個方子,但平時不注意調養,就像是不除草的禾苗,所以起名叫耘苗丹。這個藥可以滋養五臟,補足虧虛,鞏固真元,調和陰陽二氣,使營衛和暢,保護神氣,守住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