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天泡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天泡瘡是中醫皮膚病的一種,多發於夏秋季節,好發於兒童。其主要特徵為患處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內含有清澈的液體,周圍有紅暈,伴有瘙癢。
天泡瘡的病因主要與外感風熱、內蘊濕熱有關。外感風熱,可使人體腠理疏鬆,汗孔開泄,風熱之邪乘虛而入,侵犯肌膚,引起天泡瘡。內蘊濕熱,可使人體津液不布,肌膚失養,濕熱之邪蘊結肌膚,引起天泡瘡。
天泡瘡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患處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內含有清澈的液體,周圍有紅暈,伴有瘙癢。水泡一般在數天內自行破潰,結痂脫落,不留疤痕。
天泡瘡的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透疹為主。常用方藥有銀翹散、瀉黃散、鮮馬齒莧葉汁等。
天泡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
- 在天氣炎熱時,儘量不要在戶外活動。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天泡瘡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甘草湯
- 1.《村居救急方》:「天泡瘡 絲瓜水調官粉敷 若日久作爛疼痛不已膿水淋漓者 石膏煆 輕粉各(一兩) 青黛 黃柏各(三錢) 共末甘草湯洗淨摻之 或用瓦花汁調抹之」
防風通聖散
- 1.《立齋外科發揮》:「_清心湯_,治瘡瘍腫痛,發熱飲冷,脈沉實,睡語不寧。即防風通聖散,每料加黃連五錢,每劑一兩,水二鍾,煎八分服(方見天泡瘡門。)」
- 2.《立齋外科發揮》:「_防風通聖散_(方見天泡瘡門)」
- 3.《立齋外科發揮》:「_防風通聖散_(方見天泡瘡門)」
- 4.《立齋外科發揮》:「_防風通聖散_(方見天泡瘡門)」
- 5.《立齋外科發揮》:「_防風通聖散_(方見天泡瘡門)」
▼ 展開更多
人參敗毒散
- 1.《証治準繩‧幼科》:「〔薛〕天泡瘡狀如水泡,屬肺胃二經風熱,若發熱焮痛,邪在表也,用人參敗毒散。發熱咳嗽,邪在肺也,用加味瀉白散。熱渴便秘,邪在內也,用加味清涼飲。此肌膚之證,當去毒水,以金黃散或黃柏蚯蚓敷之,當歸膏亦善。既安,不必服藥,若因攻伐過度,元氣虛而變生別證者,當參各門治之。」
肥兒丸
- 1.《証治準繩‧幼科》:「_柴胡梔子散發熱)四味肥兒丸疳)九味蘆薈丸疳)金黃散_(天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