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立齋外科發揮》~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鬢疽

焮痛,或發熱者,祛風清熱;焮痛,發寒熱,或拘急者,發散表邪;作膿焮痛者,托裡消毒。膿已成作痛者針之;不作膿,或膿成而不潰者,並以托裡;不斂或膿清者,宜峻補。

白話文:

燒灼樣的疼痛,或者發熱的,祛風清熱;燒灼樣的疼痛,發冷發熱,或者疼痛緊繃的,發散表邪;化膿、燒灼樣的疼痛,託裡消毒。膿已經形成並作痛的,用針刺;不化膿,或膿成而不潰的,一併託裡;不收斂或膿清的,宜峻補。

一男子患此,焮腫作痛發熱。以小柴胡湯連翹金銀花桔梗,四劑而消。

白話文:

一名男子患有這種疾病,出現發燒、腫脹和疼痛的症狀。醫生給他開了小柴胡湯,並添加了連翹、金銀花和桔梗。經過四劑藥物的治療,他的病情消失了。

一男子因怒後,髮際腫痛,發熱。以小柴胡湯加連翹、金銀花、天花粉、桔梗,四劑根畔俱消。惟瘡頭作痛,以表證,二劑痛止。膿成,針之,更以托裡消毒藥而愈。

白話文:

一名男子因為生氣後,髮際腫痛,發熱。用小柴胡湯加上連翹、金銀花、天花粉、桔梗,四劑藥服完,腫痛的根部都消除了。只是瘡頭隱隱作痛,因為表證還沒解除,再服兩劑藥,疼痛就停止了。膿瘡形成後,用針刺破,再用託裡消毒的藥物就痊癒了。

一男子頭面焮腫作痛,時仲冬,脈弦緊。以托裡溫經湯,汗之而消。

一男子腫痛,寒熱拘急,脈浮數。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表證悉退,更以托裡消毒散,潰之而安。

白話文:

有一位男性患者,患有腫痛、寒熱、拘急的症狀,脈象浮數。醫生給他開了荊防敗毒散,服用了兩劑後,表證完全消退。隨後,醫生又給他開了託裡消毒散,使腫痛潰破,病情好轉痊癒。

一男子膿熟不潰,脹痛,針之而止,更以托裡消毒散而愈。凡瘡膿熟不潰,屬氣血虛也,若不託里,必致難瘥。

一男子作膿焮痛,發嘔少食。以仙方活命飲,一劑而止。以六君子湯當歸、桔梗、皂角刺,潰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男子得了膿焮痛,發嘔少食。服用仙方活命飲,一劑藥就止住了。再用六君子湯加當歸、桔梗、皁角刺,潰瘍癒合。

一男子膿清不斂,以托裡散五味子麥門冬而斂。

白話文:

有一個男子膿水清澄不收斂,用託裡散加上五味子、麥門冬來收斂。

一老人腫痛發熱,膿清作渴,脈軟而澀,此血氣俱虛也。欲補之,彼見作渴發熱,乃服降火之劑,果作嘔少食。復求治,投六君子湯,四劑嘔止食進,仍用補藥月餘而愈。夫患者,臟腑氣血上下,各有虛實。(詳見潰瘍作痛第十三條。)況陰證似陽,陽證似陰(治驗見《外科心法》,)豈可以發熱作渴,而概用寒涼之劑常治患者。

白話文:

有一位老人腫脹疼痛、發熱,膿液清稀,經常感到口渴,脈搏軟弱而不流暢,這是血氣虛弱的緣故。想要用補藥來補益,但是病人因為發熱作渴,卻服用了清熱瀉火的藥物,結果嘔吐、食慾不振。病人再次求醫,我給他服用了六君子湯,四劑藥後嘔吐停止、食慾增加,繼續服用補益藥物一個月後痊癒。患者的臟腑氣血虛實變化,各有不同(詳見潰瘍疼痛第十三條)。特別是有些陰證像陽證,有些陽證像陰證(治療驗證參見《外科心法》),難道可以因為發熱作渴,就一概使用寒涼藥物來治療病人嗎?

正氣虛,邪氣實,以托裡為主,消毒佐之;正氣實,邪氣虛,以攻毒為主,托裡佐之;正氣虛,邪氣實,而專用攻毒,則先損胃氣,宜先用仙方活命飲、托裡消毒散,或用灸法,俟邪氣退,正氣復,更酌量治之。大抵正氣奪,則虛,邪氣勝則實。蓋邪正不並立,一勝則一負,其虛不待損而自虛矣。

白話文:

正氣虛弱,邪氣實盛,以扶助正氣為主,輔以清熱解毒;正氣實足,邪氣虛弱,以攻逐毒邪為主,輔以扶助正氣;正氣虛弱,邪氣實盛,而專用攻逐毒邪之法,則會先損傷胃氣,應該先用仙方活命飲、託裡消毒散,或用灸法,等到邪氣退卻,正氣恢復,再斟酌治療。總的來說,正氣被奪,則虛弱;邪氣盛行,則實盛。因為邪正不共存,一方勝出,另一方就會失敗,正氣的虛弱不是因為損傷而造成的,而是自然而然地虛弱了。

若發背腦疽疔毒,及患在四肢,必用灸法,拔引郁毒,以行瘀滯,尤不可專於攻毒。診其脈而辨之,庶不有誤。如福泉黃吏部,肩患毒,發熱惡寒,大渴煩躁,似有餘之證,其脈雖大而無力,卻屬不足,用當歸補血治之。吾鄉周都憲,兩腿作痛,形體清癯,肝脈弦數,卻屬有餘之證。

白話文:

若背後長出癰疽毒瘡,或是發作在四肢,一定要用灸法治療,以拔引鬱積的毒素,暢通瘀滯的部位,尤其不能只專注於攻毒。診斷時,要切脈辨證,纔不會有誤診。就像福泉的黃吏部,肩患毒瘡,發熱惡寒,大渴煩躁,看似是熱證,但他的脈象雖然洪大卻無力,實際上屬於血虛不足,應該用當歸補血來治療。而我鄉周都憲,兩腿疼痛,形體清瘦,肝脈弦數,實際上是肝火旺盛的熱證。

龍膽瀉肝湯治之並愈。齊氏云:瘡腫之證,若不診候何以知陰陽勇怯,血氣聚散邪!又云:脈洪大而數者,實也。細微而數者,虛也。河間云:脈沉實者,其邪在臟。浮大者,其邪在表。觀此誠發前人之未發。診候之道,其可缺邪!

白話文:

用龍膽瀉肝湯治療並治癒。齊氏說:瘡腫的證狀,如果不診斷,怎麼知道陰陽的勇怯、血氣的聚散和邪氣呢?又說:脈洪大而數的,是實證。脈細微而數的,是虛證。河間說:脈沉實的,其邪在臟。脈浮大的,其邪在表。看這些話,確實發前人之所未發。診斷的方法,豈可缺少嗎?

一男子腫焮痛甚,發寒熱,服十宣散愈熾。診之脈數而實,此表裡俱有邪也。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大黃,二劑少愈,更以荊防敗毒散,四劑而消。大抵瘡瘍之證,腫焮痛甚,寒熱往來,或大便秘結,小便淋,心神憒悶,恍惚不寧,皆邪熱之實也,豈可補哉。東垣云:瘡疽之發,其受之有內外之別。

白話文:

有一名男子腫脹、紅腫、疼痛得很厲害,發冷發熱,服用了「十宣散」後症狀反而更加嚴重。診脈時發現他的脈搏又數又實,這表明表裡都有邪氣。於是給他開了「荊防敗毒散」,加入了黃芩、黃連和大黃,服用了兩劑後病情稍有減輕。再繼續服用「荊防敗毒散」四劑,腫脹就消退了。

一般來說,瘡瘍的症狀包括腫脹、紅腫、疼痛嚴重,寒熱交替,或大便祕結,小便不暢,心神煩悶,恍惚不安,這些都是邪熱實證的表現,怎麼可以用補藥來治療呢?東垣說:瘡疽的發生有內外之別。

治之有寒溫之異。受之外者,法當托裡以溫劑,反用寒藥,則是皮毛始受之邪,引入骨髓;受之內者,法當疏利以寒劑,反用溫劑托裡,則是骨髓之病,上徹皮毛,表裡通潰,共為一瘡。助邪為毒,苦楚百倍,輕則危殆,重則死矣。

白話文:

治療時要分清寒熱的區別。感受外邪的,方法應當是排解外邪,使用溫熱的藥物,反而使用寒性的藥物,那麼皮毛剛感邪氣,它就會引入骨髓。感受內邪的,方法應當是疏通利氣,使用寒性的藥物,反而使用溫性的藥物排解外邪,那麼骨髓的病,會向上侵犯到皮毛,表裡一起潰破,共同形成一個瘡。幫助了邪氣變成毒氣,痛苦百倍,輕則危急,重則死亡。

附方

柴胡(方見潰瘍門)

荊防敗毒散(方見潰瘍發熱門)

托裡消毒散(方見腫瘍門)

仙方活命飲(方見發背門)

托裡散(方見腫瘍門)

六君子湯(方見作嘔門)

托裡溫經湯,治寒覆皮毛,郁遏經絡,不得伸越,熱伏榮中聚結,赤腫作痛,惡寒發熱,或痛引肢體。若頭面腫痛焮甚,更宜砭之。

白話文:

託裡溫經湯,治療太過寒邪,阻滯皮膚表面以及經絡,導致無法暢通伸展,在榮脈裡面積聚熱氣,導致發炎疼痛,惡寒發熱,或疼痛散佈到肢體。若頭面腫痛蔓延嚴重,更要以針刺的方法治療。

麻黃升麻防風,乾葛,白芷,當歸,蒼朮人參,芍藥,甘草(各一錢),作一劑,水二鍾,煎一鍾服,臥於暖處,得汗乃散。

白話文:

麻黃、升麻、防風、乾葛、白芷、當歸、蒼朮、人參、芍藥、甘草(各五公克),做成一帖藥,加水400毫升,煎煮成200毫升的藥液服用,然後躺在溫暖的地方,等到出汗後,風邪就會散去。

八珍湯(方見潰瘍發熱門)

龍膽瀉肝湯(方見下疳門)

十宣散(方見腫瘍門)

當歸補血湯(方見潰瘍門)

2. 時毒(謂毒發於面鼻耳項)

裡實而不利者,下之;表實而不解者,散之;表裡俱實而不解者,解表攻裡;表裡俱解而不消者,和之;腫甚焮痛者,砭去惡血,更用消毒之劑;不作膿,及不潰者,托之;饑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當審而治之。

白話文:

  1. 內部實熱而通便不暢的,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2. 外部實熱而沒有散發的,用宣散的方法治療。

  3. 內外都實熱而沒有散發的,用解表攻裡的方法治療。

  4. 內外都散發了而沒有消除的,用調和的方法治療。

  5. 腫脹得很厲害,灼熱疼痛的,用針刺放出惡血,再用消毒的藥物治療。

  6. 不化膿,以及沒有潰破的,用託養的方法治療。

  7. 饑荒年發病的,不宜用峻烈的方法治療,應該仔細辨證,慎重治療。

一男子患此,腫痛發熱作渴,脈實便秘。以五利大黃湯下之,諸證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

白話文:

有個男子身患此病,發作時腫痛發熱伴隨口渴,脈象實,且有大便不通的症狀。使用五利大黃湯進行治療,各種症狀均消退。之後服用葛根牛蒡子湯,經過四劑藥的治療痊癒。

一男子表裡俱解,腫痛尚不退,以葛根升麻湯,二劑而消。

白話文:

一位男子身體內外均感到不適,腫痛遲遲不退,用葛根升麻湯治療,兩劑藥之後,症狀便消除了。

一男子腫痛,發寒熱,脈浮數。以荊防敗毒散,二劑少愈,以人參敗毒散,二劑勢減半,又二劑而瘥。

白話文:

有一位男子患有腫痛,發寒發熱,脈搏浮而數。醫生以荊防敗毒散給他治療,二劑後病情稍微好轉。接著改用人參敗毒散,二劑後病情減輕了一半,再用二劑後痊癒。

一男子耳面赤腫作痛,咽乾發熱,脈浮數。先以荊防敗毒散,二劑勢退大半,又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

白話文:

一個男性病人,耳朵和臉頰又紅腫又疼痛,喉嚨乾澀、發燒,脈浮數。先用荊防敗毒散治療,吃了兩劑後病情減輕了一大半,再用葛根牛蒡子湯治療,吃了四劑症狀就痊癒了。

一婦人表邪已解,腫尚不消。診之脈滑而數,乃瘀血欲作膿也。以托裡消毒散,潰之而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外邪已排出,但浮腫還沒消失。診脈滑且數,是瘀血要化膿啊。用託裡消毒散,化解後就痊癒了。

一男子焮腫,脹痛作渴,煩熱便秘,脈數,按之尤實。用防風通聖散,一劑諸證頓退;以荊防敗毒散加玄參牛蒡子黃芩,二劑而瘥。

白話文:

一名男子患有發燒、腫脹、腹痛、口渴、煩熱、便祕等症狀,他的脈搏也數得快,按壓時感覺很實。我給他開了一劑防風通聖散,服後諸症立即消退;又服了兩劑荊防敗毒散,加上玄參、牛蒡子、黃芩,共服了兩劑後痊癒。

一老人冬月頭面耳項俱腫,痛甚,便秘,脈實,此表裡俱實病也。飲防風通聖散,不應。遂砭患處,出黑血。仍投前藥,即應;又以荊防敗毒散而瘳。蓋前藥不應者,毒血凝聚上部經絡,藥力難達故也。惡血既去,其藥自效。或拘用寒遠寒,及年高畏用硝黃,而用托裡,與夫尋常消毒之劑,或不砭泄其毒,專假藥力,鮮不危矣。

白話文:

有一位老年人在冬季,頭部、臉部、耳朵和頸部都腫脹疼痛,並且伴有嚴重的便祕。脈搏有力,這是表裡俱實的病症。醫生給他服用了防風通聖散,但沒有效果。於是醫生在患處進行針刺放血,放出了黑色的血液。然後繼續服用了之前的藥物,症狀立即得到緩解。後來又使用荊防敗毒散治療,最終痊癒。

之前服用的藥物之所以沒有效果,是因為毒血凝聚在身體上部的經絡中,藥力難以到達病竈。當惡血排出後,藥物才能發揮作用。有些醫生拘泥於使用寒涼藥物來治療寒熱證,或者因為患者年紀大而不敢使用硝石和黃連,而只使用託裡和消毒的藥物,或者不採用針刺放血的方法來排出毒素,而完全依賴藥力,這樣很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男子表裡俱解,惟腫不消。以托裡消毒散,四劑膿成,針之而愈。

一婦人腫痛,用硝黃之劑,攻之稍緩,翌日復痛。診之外邪已退,此瘀血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潰之而愈。

一男子頭面腫痛,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診之脈浮數,邪在表,尚未解,用荊防敗毒散,二劑勢退大半;更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內經》云:身半以上腫,天之氣也。身半以下腫,地之氣也。乃邪客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為腫,此感四時不正之氣為患,與夫膏粱積熱之證不同。

白話文:

有個男子頭面腫痛,服用了硝石、黃連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浮數,邪氣還在表層,尚未解除。於是使用了荊防敗毒散治療,服用兩劑後,病情就好了一半以上。再用葛根、牛蒡子湯治療,四劑後痊癒。《內經》上說:半身以上腫脹,是天之氣造成的。半身以下腫脹,是地之氣造成的。邪氣侵犯了心肺之間,向上攻至頭面而形成腫脹。這種情況是因感染了四時不正之氣造成的,與因肥甘積熱引起的腫脹不同。

硝黃之劑,非大便秘實不可用,若不審其因,不辨其虛實表裡,概用攻之,必致有誤。常見饑饉之際,芻蕘之人多患之,乃是胃氣有損,邪氣從之為患,不可不察。余常治邪在表者,用葛根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普濟消毒飲子;邪在裡者,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裡俱不解者,防風通聖散;表裡俱解而腫不退者,犀角升麻湯;如腫甚者,砭患處,出惡血以泄其毒,或用通氣散,取嚏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愈,若嚏出膿血即愈。欲其作膿者,用托裡消毒散;欲其收斂者,用托裡散,此法最為穩當。

白話文:

硝石和甘遂這兩種藥,不是大便祕結就不可使用。如果不仔細審查病因,不辨別虛實表裡,概括地使用攻邪的藥物,一定會出錯。常見在饑荒時期,吃樹皮野草的人很多都得了這種病,這是因為胃氣受到損傷,邪氣乘虛而入導致的,不可不察。我常常治療邪氣在表的人,用葛根、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普濟消毒飲子;邪氣在裡的人,用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裡都不解的人,用防風通聖散;表裡都解了但腫脹不消的人,用犀角升麻湯;如果腫得很厲害的人,在患處刺破放血,以排除毒素,或者用通氣散,打噴嚏以排出毒素,十天後自然痊癒,如果打噴嚏排出膿血則很快痊癒。想要讓它化膿的,用託裡消毒散;想要讓它收斂的,用託裡散,這種方法最為妥當。

五七日咽喉腫閉,言語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不治。

一男子服表散藥愈熾。發熱便秘,診其脈沉實,此邪在裡也。以大黃湯下之,里證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湯,浮腫亦消。惟赤腫尚存,更以托裡藥潰之而愈。齊氏云:時毒者,為四時邪毒之氣,而感之於人也。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增寒發熱,頭痛,或肢體痛甚者,恍惚不寧,咽喉閉塞,人不識者,將為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增益,方悟,始求瘡醫。

白話文:

一位男子服用表面能散開的藥物,病情卻更加嚴重。他發燒、便祕,診脈後發現脈象沉實,說明邪氣在體內。於是,用大黃湯讓他瀉下,內在的症狀都退去了。再用葛根、牛蒡子湯,浮腫也消除了。只是紅腫還存在,又用託裡藥物讓他潰爛,最後才治癒。齊氏說:時毒就是四時邪毒之氣,人感染後就會發病。症狀出現在鼻子、臉、耳朵、脖子、喉嚨,紅腫沒有膿頭,或者結核有根,讓人又冷又熱,頭痛,或者肢體疼痛嚴重,恍惚不安,喉嚨閉塞,不認識的人可能以為是傷寒。於是服用解藥,一兩天後腫脹加劇,這才明白,趕緊去找瘡科醫生。

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家惡言時毒,切恐傳染。考之於經曰:人身忽經變赤,狀如塗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與夫時毒,特不同耳。蓋時毒初狀如傷寒,五七日間乃能殺人,治者宜精辨之。先診其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也。蓋浮數者,邪氣在表也;沉澀者,邪氣深也。

白話文:

這種疾病,古書上沒有方論,世俗通稱丹瘤。病家忌諱談論病名,害怕傳染。考證經書上說:人的身體突然變紅,好像塗了硃砂,稱之為丹毒。這是風熱的惡毒引起的,與通常所說的傳染病不同。丹毒的初期症狀類似傷寒,五到七天內就能致命,醫師應該仔細辨別。首先診斷脈象,滑數浮洪、沉緊弦澀都是它的症狀。浮數的脈象,是邪氣在表;沉澀的脈象,是邪氣深入。

氣實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熱實不利,大黃湯下之。其有表證者,解毒升麻湯以發之;或年高氣軟者,五香連翹湯主之。又於鼻內㗜通氣散,取十餘嚏作效,若㗜藥不嚏者,不可治。如嚏出膿血者,治之必愈。左右看病之人,每日用㗜藥嚏之,必不傳染。其病人每日亦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此治時毒之良法也。

白話文:

對於體質強壯的人,應及時服用化毒丹以攻治;熱盛實證不利,可用大黃湯下法治療。若有表證者,應用解毒升麻湯發汗解毒;對於老年體弱者,則以五香連翹湯為主。另外,將㗜通氣散滴入鼻腔通氣,使其打十幾次噴嚏即有效。若㗜藥不打噴嚏,則不可治。若打噴嚏時排出膿血,則治療後一定痊癒。左右看病的人,每天用㗜藥使其打噴嚏,即可避免傳染。病人每天也應使用㗜藥三到五次,以宣洩熱毒,這是治療時毒的良方。

經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猶宜和解之,服犀角連翹散之類。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頭面腫起高赤者,可服托裡散、黃耆散;宜針鐮砭割出血,泄其毒氣,十日外,不治自愈也。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必死,治之無功矣。然而,此疾有陰有陽,有可汗,有可下。

白話文:

如果治療三四天後症狀沒有減輕,不要大劑量用藥,仍然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服用犀角連翹散之類的藥物。到七八天後,大小便通暢,頭面腫脹發紅的人,可以服用託裡散、黃耆散;宜用針具割開患處放血,以排出毒氣,十天後,不治療自然會好。這種疾病如果在發病五天之前,精神恍惚,咽喉閉塞,不能出聲,頭面不腫,吃東西沒有味道的人,一定會死,治療也沒有用了。然而,這種疾病有陰有陽,有適合發汗的,有適合下瀉的。

常見粗工,但云熱毒,就用寒藥,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逆從,不可不審矣

附方

五利大黃湯,治時毒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數。

大黃(煨),黃芩,升麻(各二錢),芒硝梔子(各一錢二分),作一劑,水一鍾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白話文:

大黃(煨)、黃芩、升麻各二錢,芒硝、梔子各一錢二分,混合成一劑藥物。加水一鍾半,煎煮至六分之量。趁空腹時熱熱服用。

梔子仁湯,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脈沉數。

鬱金枳殼(麩炒去穰),升麻,山梔仁(炒),牛蒡子(炒),大黃(煨,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白話文:

鬱金、枳殼(用小麥麩皮炒過,並去掉中間的穰)、升麻、山梔仁(炒過)、牛蒡子(炒過)、大黃(用火煨過,各種藥材的比例相同)、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三錢,用蜂蜜水送服。

荊防敗毒散,治時毒腫痛發熱,左手脈浮數。

即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方見潰瘍發熱門。)

葛根牛蒡子湯,治時毒,腫痛脈數而少力者。

葛根,貫眾甘草,江西豆豉,牛蒡子(半生杵炒,各二錢)作一劑,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葛根、貫眾、甘草、江西豆豉、牛蒡子(一半生的一半炒熟,各二錢)混合。加水一鍾半煎八分,飯後服用。

防風通聖散,治時毒腫痛,煩躁,表裡脈證俱實(方見疔瘡門。)

人參敗毒散(方見潰瘍發熱門)

托裡消毒散,治時毒表裡俱解,腫尚不退,欲其作膿(方見腫瘍門。)

普濟消毒飲,治時毒疫癘,初覺增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舌乾口燥。

白話文:

普濟消毒飲,用於治療季節性的傳染病。在剛開始時會有體溫升高、體重增加的感覺,然後會出現頭面部腫脹疼痛,或咽喉疼痛,舌頭乾燥、口乾。

黃芩,黃連(各五錢),人參(三錢),橘紅,玄參,甘草(各一錢),柴胡桔梗(炒,各二錢)連翹,鼠黏子,板藍根馬勃(各一錢),白殭蠶(炒),升麻(各七分),作一劑,水二鍾,煎一鍾,去渣,稍熱,食後徐徐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勢甚者,宜砭刺之,去惡血。

白話文:

黃芩、黃連(各五錢),人參(三錢),橘紅、玄參、甘草(各一錢),柴胡、炒桔梗(各二錢),連翹、鼠黏子、板藍根、馬勃(各一錢),炒白殭蠶、升麻(各七分),共一劑,以二碗水煎成一碗,去渣,略微加熱,於飯後慢慢服下。假如大便乾燥,斟酌添加炒大黃一錢或二錢來促進通便。腫脹得厲害的,應當適當砭刺,以排出惡血。

通氣散,治時毒焮腫,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玄胡索(一錢五分),豬牙皂角,川芎(各一錢),藜蘆(五分),羊躑躅花(二分半),上為細末,用紙捻蘸少許,紝於鼻內,取嚏為效。

白話文:

玄胡索(1.5錢)、豬牙皁角、川芎(各1錢)、藜蘆(0.5錢)、羊躑躅花(0.25錢),以上研磨成細末。用紙捻蘸取少許藥粉,塞入鼻腔,打噴嚏即有效。

托裡散(方見腫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