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虎丸

SHEN 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腎經 20%
心經 20%
胃經 13%
大腸經 6%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虎丸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強烈的祛風散寒、止痛功效,尤其適合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狀。

烏頭性溫熱,入肺、心、腎經,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對寒邪侵襲所致的疼痛有顯著療效。但在使用時需謹慎,因其毒性較強,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神虎丸」方劑中包含「莨菪」的原因,主要與其止痛、解痙、鎮靜等功效相關。

莨菪為茄科植物莨菪的根,含莨菪鹼、阿托品等生物鹼,具有明顯的抗膽鹼作用。在「神虎丸」中,莨菪可能用於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痙攣,以及因疼痛、緊張所導致的失眠、不安等症狀。

然而,莨菪性寒、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且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進行辨證論治,不可自行服用。

神虎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等症,吳茱萸能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並能止痛止嘔,緩解不適。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神虎丸的組成中可能包含其他藥材,吳茱萸加入其中,可以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例如,吳茱萸與某些藥材搭配,可以增強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虎丸中加入黑豆,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項藥性:

  1. 補腎益精: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有補腎益精、烏髮黑髮之效。腎主藏精,精氣充沛則身體強健,神虎丸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陽痿等症,加入黑豆有助於補益腎氣,改善症狀。
  2. 利水消腫:黑豆富含蛋白質,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協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改善因腎虛或水腫引起的浮腫現象。神虎丸中若有加入其他利水藥材,黑豆的加入可增強其利水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神虎丸] 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根據古代醫書記載,神虎丸主要用於治療大風癩病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的內容,神虎丸的治療步驟及藥物組成,可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1. 外洗內服,雙管齊下:

    • 《聖濟總錄》中提到「每量多少。濃煎汁洗瘡。逐日服神虎丸」,說明此方採用內服與外洗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外洗藥汁可能具有清潔瘡面、殺菌消炎的作用,而內服神虎丸則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 驅風除濕,活血通絡:

    • 從藥方組成「烏頭、茄菪、吳茱萸、黑豆」來看,其中烏頭、吳茱萸均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黑豆補腎益精、養血明目,茄菪解痙鎮痛、消腫定驚。這些藥物合用,可能針對大風癩病所表現出的風邪侵襲、經絡阻滯等病機,起到驅風除濕、活血通絡的作用。
  3. 扶正固本,促進恢復:

    • 《聖濟總錄》中提到「服藥半月後。兩腰眼中灸二七壯。次常服補藥」以及「病退更服後千金散」,說明在治療過程中注重扶正固本。艾灸腰眼穴可溫補腎陽,增強機體抵抗力;後續服用補藥(如千金散中的皂莢刺、大黃)則進一步調理氣血,促進病後恢復。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神虎丸治療大風癩病的原理可能是通過外洗內服、驅風除濕、活血通絡、扶正固本等多個方面,達到控制病情、促進恢復的目的。其中,藥物組成與治療步驟的記載,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標本兼顧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烏頭(生,去皮臍)、莨菪子、吳茱萸(湯洗7遍)、黑豆(生,去皮)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冷水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烏頭(生,去皮臍)、莨菪子、吳茱萸(湯洗7遍)、黑豆(生,去皮)各等分。 主治:大風癩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