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掀腫膏方劑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 消腫散結: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能疏通經絡、散結消腫,對於外傷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 引導藥力:輕粉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掀腫膏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柏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與輕粉配合,能更好地消炎止痛,達到治療效果。
掀腫膏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增稠劑及黏合劑:蜂蠟本身具有黏稠性,可使膏藥形成適當的稠度,方便塗抹於患處並維持藥物在患部的停留時間,有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
- 保護及滋潤:蜂蠟能形成一層薄膜,保護患處不受外界刺激,並鎖住藥物中的水分,防止藥物乾燥失效,同時也能滋潤皮膚,減少刺激和不適感。
掀腫膏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化瘀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腫痛,代赭石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代赭石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總而言之,代赭石在掀腫膏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掀腫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泄熱毒,燥濕之性可去除濕邪,解毒之性可消解腫痛。因此,在掀腫膏中加入黃柏,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濕熱蘊結引起的腫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掀腫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理瀹駢文》記載,掀腫膏主治「赤眼腫痛」。其組成為:膩粉(輕粉)少許,黃蠟(蜂蠟)、代赭石研各五錢,黃柏末各一兩,麻油熬塗腫處。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針對赤眼腫痛的病機,選用相應藥物進行配伍。
赤眼腫痛的病機: 古文提及「赤眼腫痛黃丹白蜜塗太陽或用土朱石膏冰片塗二方亦可並用又薄荷防風荊芥煎湯沃之以山漆磨汁調塗四畔或用生薑汁調枯礬末抹紙上閉目閤眼胞一時如紅赤爛弦用川椒入豬油熬枯以銅綠五錢研如膏敷眼胞均可參」,並在「清涼散血膏」的描述中提到「治赤腫不能開睛痛熱淚如雨」,可見赤眼腫痛多因外感風熱之邪,或肝經鬱熱上攻所致,導致目赤腫痛、畏光流淚等症狀。
藥物功效與治療機理:
- 輕粉: 外用具有拔毒、消腫、殺蟲之效,針對外感風熱或熱毒壅盛導致的眼部紅腫,能起到拔除毒邪、消散腫脹的作用。
- 黃柏: 苦寒之性,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能夠清除眼部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 代赭石: 具有平肝潛陽、涼血止血之功,針對肝經鬱熱上攻導致的目赤,可以起到平抑肝陽、涼血止血的作用。
- 蜂蠟: 具有潤燥、生肌、止痛之效,能滋潤眼部肌膚,促進組織修復,並緩解疼痛。
- 麻油: 作為基質,具有潤燥滑腸、解毒生肌的作用,並能使藥物更好地附著在患處,發揮藥效。
方劑配伍的整體效應: 掀腫膏中,輕粉與黃柏相配,加強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代赭石則針對肝經鬱熱,起到平肝涼血的作用;蜂蠟與麻油則能潤燥生肌、緩解疼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從而達到治療赤眼腫痛的目的。
古文支持:
- 古文中「清涼散血膏」的組成和功效,進一步印證了治療赤眼腫痛的思路。該方包含多味清熱涼血、活血消腫的藥物,如大黃、黃連、黃柏、當歸、赤芍、白芷等,與掀腫膏的治療原則相符。
- 「眼暗肝虛也」、「眼見黑花或黃白不定肝腎虛風上攻也」等論述,提示眼部疾病與肝腎的關係密切,代赭石的加入,也體現了對肝經的兼顧。
綜上所述,掀腫膏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針對赤眼腫痛的病因病機,發揮治療作用。其配伍精當,藥物功效協同,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獨特優勢。
傳統服藥法
膩粉少許,黃蠟5錢,代赭石(研)5錢,細磁末1兩,黃柏末1兩。
麻油熬。塗腫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掀腫膏, 出處:《理瀹》。 組成:膩粉少許,黃蠟5錢,代赭石(研)5錢,細磁末1兩,黃柏末1兩。 主治:赤眼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