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津丸

TONG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脾經 14%
膀胱經 13%
腎經 10%
肺經 10%
心經 9%
大腸經 8%
小腸經 5%
肝經 5%
心包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肝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通津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通津丸主治咽喉腫痛、口舌乾燥、聲音嘶啞等症,而赤茯苓可利水滲濕,消除咽喉及舌苔的濕熱,有助於通暢津液,緩解咽喉腫痛和口舌乾燥。
  2. 健脾和胃: 赤茯苓亦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咽喉腫痛、口舌乾燥等症往往伴隨脾胃失調,赤茯苓能健脾和胃,改善脾胃運化能力,有助於改善津液生成,從而緩解症狀。

通津丸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利水道,泄熱除煩: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利水道之功效。對於熱邪壅滯,津液虧損所致的口渴、咽乾、尿赤、便祕等症狀,木通能清熱泄火,利溼通便,起到通津止渴的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木通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經閉等症狀,木通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因此,通津丸中加入木通,不僅能清熱利水,通利水道,還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從而達到治療津液虧損、熱邪壅滯等病症的目的。

通津丸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通津丸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大腹皮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改善小便不暢的狀況。

二、 健脾和胃:大腹皮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通津丸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利水的藥物,大腹皮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易於被吸收和利用。

通津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通津丸中加入木香,可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同時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因肝脾不和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消食導滯,止痛消腫:木香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導滯作用,可以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腹脹、便祕等症狀。同時,其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因咽喉炎症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緩解作用。

通津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考量其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能溫腎陽,散寒止痛,尤其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腰膝冷痛、宮寒不孕等症有較好的療效。此外,補骨脂亦具有一定的止瀉作用,對於寒濕泄瀉、脾腎陽虛之腹瀉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故通津丸中加入補骨脂,可起到溫陽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以達到通利津液、改善病症的作用。

通津丸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蓽澄茄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蓽澄茄能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溫中散寒:蓽澄茄亦可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瀉等症狀,蓽澄茄能起到溫暖脾胃、緩解寒邪的作用。

因此,通津丸中加入蓽澄茄,旨在通過其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改善脾胃功能,達到通利津液、改善消化不良等目的。

通津丸中包含葶藶子,乃因其具有利水消腫、通利二便之功效。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能宣肺降氣,化痰止咳,利水消腫,對於痰濕壅肺、水腫、便祕等症皆具療效。其通利二便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之濕氣,使津液通暢,故常被用於治療濕痰阻肺、水濕停滯之病症,與通津丸之主治相符。

通津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源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味苦、性寒,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的功效。在通津丸的組成中,牽牛子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阻滯腸道所引起的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狀。其瀉下作用可以幫助排出腸道積滯,通利大便,從而緩解便祕症狀。此外,牽牛子還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消除腸道炎症,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主治功效


通津丸 方劑組成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功效。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牽牛子,中藥名,為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其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葶藶子的傳統功效包括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

方劑功效

通津丸主治所有腫脹疼痛都是由風濕腳氣引起的氣腫。

總結

通津丸是由赤茯苓、木通、大腹皮、木香、補骨脂、蓽澄茄、葶藶子、牽牛子等多種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所有腫脹疼痛都是由風濕腳氣引起的氣腫。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半兩,木通半兩,大腹子半兩,木香半兩,破故紙(炒)半兩,蓽澄茄半兩,苦葶藶(隔紙炒)半兩,白牽牛5兩(微炒,取頭末2兩半)。
宣導小水。
上為細末,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漸加至70-80丸,食後量或食遠陳皮、燈芯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較強的利水作用,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津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赤茯苓半兩,木通半兩,大腹子半兩,木香半兩,破故紙(炒)半兩,蓽澄茄半兩,苦葶藶(隔紙炒)半兩,白牽牛5兩(微炒,取頭末2兩半)。 主治:宣導小水。主治:一切腫滿,風濕腳氣變成腫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