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烏膏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其 補氣升陽 的功效,用以 增強身體抵抗力,達到 固本培元 的目的。黃耆能 補益脾肺之氣,並 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 改善氣血不足,使烏髮效果更顯著。同時,黃耆亦有 抗炎 和 抗氧化 的作用,有助於 修復頭皮組織,改善頭皮環境,為頭髮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神效烏膏中含有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 通淋利水: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清熱利濕之效。烏膏常用於治療溼熱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如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而木通的通淋利水之效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清熱解毒:木通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熱毒素,進一步改善泌尿系統的炎症反應,配合烏膏中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療效。
「神效烏膏」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烏膏本身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加入杏仁可以加強潤肺止咳的效果,適用於肺燥咳嗽、痰少咽乾等症。
- 清熱解毒: 杏仁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輔助烏膏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杏仁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烏膏的潤肺止咳功效,也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使其更能針對相關症狀發揮效力。
神效烏膏中加入皁莢,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皁莢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烏膏本身多用於治療瘡瘍、濕疹等皮膚病,皁莢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更好地消除皮膚炎症。
- 活血化瘀:皁莢亦可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滲透至病竈,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皮膚病,皁莢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神效烏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餘炭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烏膏所針對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血餘炭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血餘炭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作用。對於一些伴隨發熱、瘙癢的皮膚病,血餘炭能幫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改善皮膚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烏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廣泛,涵蓋外科與部分內科病症:
- 一切瘡腫:適用於各類癰疽瘡毒,未潰者可消腫散結,已潰者能促進排膿。
- 金瘡折傷:用於外傷出血、筋骨損傷,可止血定痛、促進癒合。
- 腸癰(類似現代闌尾炎或腹腔膿腫):內服可化瘀消癰、通腑排膿。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核心藥力):
- 黃丹(炒紫):辛寒有毒,外用能殺蟲收斂、拔毒生肌;內服少量(如腸癰丸劑)可攻毒散結。
- 豬脂、松脂:作為基質,黏附成膏,兼具潤膚生肌、封固傷口之效。
臣藥(協同增效):
- 清油、亂髮:傳統「血餘炭」製法,亂髮經油煎後轉為炭質,能止血消瘀,與油共潤瘡生肌。
- 黃耆:補氣托毒,助瘡瘍透膿或消散。
- 皂莢、杏仁:皂莢化痰透膿;杏仁潤膚散結,合用以開泄瘡毒。
佐使藥(引經調和):
- 木通:通絡利水,導熱下行,防瘡毒內攻。
- 麝香:芳香走竄,活血散結,加速藥力透入。
- 舶上柴(釒非)(疑為「硇砂」類礦物藥):腐蝕消潰,助膿瘡破頭。
三、治療機制推論
外用機理:
- 物理作用:膏體形成保護層,防止感染,同時黏附排出膿腐。
- 化學作用:黃丹、松脂等具抗菌收斂之效,麝香促進局部血循,加速修復。
內服機理(腸癰):
- 黃丹、皂莢攻毒散結,亂髮消瘀,配合酒行藥力,以通腑消癰。然此類重劑需謹慎辨證。
四、配伍特點
此方體現「外治內應」思維:
- 外用時,融「清(木通)、補(黃耆)、攻(黃丹)」於一體,標本兼顧。
- 內服時,以峻藥緩投(丸劑)避其毒性,取其散結之性。
總結:此方為古代外科實用膏方,兼具消散、透膿、生肌三重功效,內外異治體現中醫「同病異治」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清油1升,黃耆1兩(銼),木通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皂莢1挺(不蛀者,去皮子,生銼),亂發如雞子大。
上藥先以油浸一宿,明旦以文火煎,待藥滓微燒黑,綿濾去滓,都入鐺更煎,入蠟月煉成豬脂5兩、黃丹七兩(炒令紫色),入前油中煎,以柳木篦不住手攪,待黃丹消盡,油面清,次下煉成松脂1兩、舶上柴(釒非)末1兩,入畢,不停手攪,時時滴少許漆器上試,看凝不粘手,去火,下麝香1分(細研),攪令勻,傾入瓷盒中收之。
一切瘡腫,故帛上貼之;未作頭者,貼之當消;如已成頭,當自穴矣;瘡腫焮痛及金瘡折傷,火炙乘熱貼之,即定;腸癰,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腹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瘡腫、金瘡折傷、腸癰等症。
- 本方性味甘平,無毒,孕婦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烏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清油1升,黃耆1兩(銼),木通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皂莢1挺(不蛀者,去皮子,生銼),亂發如雞子大。 主治:一切瘡腫,金瘡折傷,腸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