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魔丹

TIE MO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8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肺經 16%
膀胱經 9%
腎經 9%
心經 9%
胃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5%
小腸經 4%
膽經 4%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鐵魔丹方劑中包含麻黃,其原因主要在於麻黃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發汗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發汗解表,驅散風寒,對於因風寒外襲而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宣肺平喘:麻黃同時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可以開宣肺氣,促進呼吸道暢通,對於風寒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鐵魔丹中加入麻黃,主要是利用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寒外感所致的疾病之目的。

鐵魔丹方劑中包含鬧羊花,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驅風止痛: 鬧羊花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驅風止痛的功效。鐵魔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而鬧羊花能有效疏通經絡,散寒止痛,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2. 活血化瘀: 鬧羊花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利於消除疼痛,促進病竈恢復。

因此,鐵魔丹中加入鬧羊花,能有效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鐵魔丹方劑中包含苦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殺蟲: 苦參性寒,味苦,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之效。鐵魔丹治療濕熱下注,蟲積腹痛等症,而苦參可有效清除濕熱,殺滅腸道寄生蟲,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驅蟲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苦參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柏、地榆等,共同組成清熱燥濕、殺蟲止痛的藥物組合,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鐵魔丹」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發汗、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有效緩解因風熱邪氣入侵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也能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身體狀況。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荊芥與其他藥材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例如,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病症。

因此,荊芥在「鐵魔丹」方劑中起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增效配伍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鐵魔丹方劑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白蒺藜味辛、甘,性平,入肝、脾經,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鐵魔丹主治肝鬱氣滯,胸脅疼痛,故以白蒺藜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改善肝氣鬱結之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白蒺藜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鐵魔丹亦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白蒺藜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鐵魔丹方劑中包含亞麻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潤腸通便:亞麻子富含膳食纖維,可吸附腸道內的水分,形成軟便,促進排泄,有助於改善便祕,配合鐵魔丹中的其他藥材,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滋陰潤燥:亞麻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的作用,能緩解因熱毒入血引起的口渴、便祕等症狀,與鐵魔丹中的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鐵魔丹」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分析

根據《解圍元藪》沈之問所載,「鐵魔丹」主治「諸般風症」。文中並未直接提及鐵魔丹的組成藥物,而是描述了其獨特的炮製方法和服用方式。

治療原理推測

雖然缺乏具體藥物組成,但結合方劑名稱「鐵魔丹」以及炮製方法,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大致如下:

  • 「風症」範疇: 中醫的「風症」包含廣泛,包括外感風邪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狀,也涵蓋內風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中風等病症。鐵魔丹主治「諸般風症」,顯示其應用範圍可能較廣。
  • 炮製特點: 文中強調使用「不見水」的鵝掌、酒煮焙乾,以及狗蹄燒灰,鵝血、狗血等動物性成分。這些成分在中醫理論中可能具有以下作用:
    • 鵝掌、狗蹄: 可能取其「以形補形」之意,鵝掌、狗蹄與人體四肢相似,推測其具有通經活絡、強筋健骨的功效,尤其針對風邪侵襲肢體關節所致的病症。
    • 鵝血、狗血: 血肉有情之品,中醫認為其具有較強的補益作用,且可能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通絡的效果。例如,某些傳統方劑會使用動物血液來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症狀。
    • 酒煮、燒灰: 這些炮製方法可以改變藥性,增強藥物的溫熱性質,有助於散寒祛風。
  • 服用方式: 以蔥酒送服,蔥和酒均為辛溫之物,可以發散風寒、溫通經絡,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 「鐵魔」之名: 暗示此方藥力強勁,如同「鐵」一般堅固,「魔」一般威猛,可能用於治療較為頑固或嚴重的風症。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推測「鐵魔丹」可能是一劑具有較強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祛風止痛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風邪侵襲所致的病症,特別是肢體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然而,由於缺乏具體藥物組成,其確切的治療機理和臨床應用仍需進一步考證和研究。

傳統服藥法


大楓子1斤(用麻黃、鬧楊花各4兩,酒煮一晝夜),苦參皮(酒拌,九蒸曬)1斤,荊芥穗(淨末)1斤,白蒺藜(微炒)1斤,狗蝨,胡麻(微炒,淨末)1斤。
春,加柴胡、草麻、升麻、川芎、藁本各4兩;夏,加桔梗、黃芩、半夏、銀柴胡各4兩;秋,加石膏、甘草、玄參、當歸各4兩;冬,加知母、生地、五加皮各4兩;心經,加茯苓、朱砂、遠志、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溫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發散,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鐵魔丹,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大楓子1斤(用麻黃、鬧楊花各4兩,酒煮1晝夜),苦參皮(酒拌,九蒸曬)1斤,荊芥穗(淨末)1斤,白蒺藜(微炒)1斤,狗虱胡麻(微炒,淨末)1斤。 主治:諸般風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