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松黃通幽湯]中的松子成分,松子性味甘溫,具有滋陰補腎、潤肺止咳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腎虛腰痛、咳嗽等症狀。該方加入松子旨在增強滋陰補腎的作用。
松黃通幽湯中加入柏子仁,主要考慮其 潤腸通便 的功效。柏子仁味甘性平,入脾、腎經,能滋潤腸道,滑利大便,對於因燥熱、便祕而導致的腸道不通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柏子仁還具有 養心安神 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便祕引起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因此,在松黃通幽湯中加入柏子仁,既能促進腸道蠕動,又能緩解精神不寧,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通便潤腸,通幽止痛的功效。
松黃通幽湯中加入瓜簍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消腫:瓜簍仁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對於因濕熱阻滯、水液停滯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瓜簍仁能有效改善。
- 通便潤腸:瓜簍仁富含纖維素,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泄宿便,改善便祕。對於因濕熱內蘊、腸道燥熱所致的便祕,瓜簍仁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因此,在松黃通幽湯中加入瓜簍仁,可有效改善因濕熱阻滯、水液停滯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及便祕等症狀,達到通利水道、通便潤腸的效果。
松黃通幽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松黃通幽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燥熱、便祕不通之症,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腸道燥熱,促進通便。
- 滋陰潤燥:生地黃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腸道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同時也能滋養腎陰,改善腸道蠕動,促進通便。
因此,生地黃在松黃通幽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熱毒壅盛、腸胃燥熱、便祕不通等症狀。
松黃通幽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腹部疼痛、經絡不通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通幽止痛的作用。
- 補血滋陰,潤腸通便:當歸兼具補血滋陰之功,能改善因血虛所致的腸道乾燥、排便不暢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促進腸道蠕動,達到通幽潤腸的效果。
松黃通幽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疏肝理氣,通暢氣機: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使氣機通暢,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促進藥物下行,通達病所: 枳殼具有一定的下行作用,有助於藥物向下運行,直達病所。松黃通幽湯多用於治療胸膈滿悶、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枳殼的加入可促進藥物下行,更有效地解除胸腹之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松黃通幽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松黃通幽湯主治「受孕後,脾陰不足以養胎,致脾陽亢盛,腑氣化燥,大便秘塞,胎因不安,每至五月而半産者」。此方針對妊娠中期的特殊病理狀態設計,主要治療:
妊娠便秘:因脾陰不足無法滋養胎兒,導致脾陽相對亢盛,進而引起腸道燥熱、腑氣不通、大便秘結。
胎動不安:腸道壅塞影響氣機運行,間接導致胎氣不穩,甚至可能引發流產(古籍所謂「半産」)。
五月孕期問題:特別針對妊娠五個月左右出現的上述症狀,顯示古人對妊娠不同階段生理變化的細微觀察。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由六味藥組成,主要通過滋陰潤腸、理氣通便來達到安胎效果:
核心藥物配伍
- 松子仁:甘溫質潤,潤五臟通大腸,兼有滋養作用
-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助松子仁潤下之功
- 瓜蔞仁:清熱化痰、潤燥滑腸,增強通便力度
輔佐藥物
- 生地黃:滋陰清熱、生津潤燥,解脾陰不足之根本
- 當歸(歸身):養血活血、潤腸通便,兼顧氣血調和
- 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積,防滋膩太過而生壅滯
治療原理邏輯
滋陰潤燥:通過松子仁、柏子仁、生地黃滋補陰液,改善脾陰不足之本
潤腸通便:三仁(松子、柏子、瓜蔞)協同潤下,軟化燥屎而不傷正氣
理氣安胎:當歸養血安胎,枳殼理氣助運,使補而不滯
標本同治:既解決便秘之標,又調理陰虛內熱之本,間接安定胎氣
此方巧妙避開妊娠禁用的大黃等峻下之品,採用潤下為主、理氣為輔的策略,既解決便秘問題,又不致損傷胎元,體現中醫「治病與安胎並舉」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松子仁、柏子仁、瓜蔞仁、生地、歸身、枳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在服用松黃通幽湯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服用松黃通幽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松黃通幽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服用松黃通幽湯期間,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松黃通幽湯,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 組成:松子仁、柏子仁、瓜蔞仁、生地、歸身、枳殼。 主治:受孕後,脾陰不足以養胎,致脾陽亢盛,腑氣化燥,大便秘塞,胎因不安,每至五月而半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