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汁丸

WU Z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8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19%
肝經 8%
腎經 8%
心經 6%
膀胱經 5%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汁丸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五汁丸常用於治療暑濕、脾虛濕盛等病症,滑石的加入有助於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2.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五汁丸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滑石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五汁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調和藥性: 五汁丸由五味藥材組成,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緩解其他藥材的峻烈之性,使藥效更趨和緩,避免燥烈傷陰。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補脾益氣,並能緩解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脾胃虛弱、口乾舌燥等,提升藥效的發揮,使藥力更趨持久。

總之,甘草在五汁丸方劑中扮演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角色,有助於藥效的發揮和藥性的平衡,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五汁丸方劑中加入韭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陽助陽,散寒除濕: 韭菜性溫,味辛,入肝、胃經,具有溫陽助陽、散寒除濕之效。對於脾腎陽虛,寒濕凝滯導致的腰膝酸冷、小腹冷痛、陽痿早泄等症狀,韭菜能起到溫陽散寒、溫補腎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質。

二、 行氣活血,止痛消腫: 韭菜富含揮發油、維生素等成分,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消腫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腸胃脹氣、跌打損傷等症狀,韭菜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和消腫。

五汁丸方中加入蔥白,主要考量其辛溫發散之性,有助於驅散寒邪,溫通經絡。

蔥白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通竅之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感冒、鼻塞、頭痛等症狀,蔥白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蔥白還有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胸痛、腹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五汁丸中加入蔥白,可以起到溫散寒邪、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五汁丸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溫中和胃: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五汁丸中常有寒涼之品,如生地、玄參等,生薑可起到溫中和胃,避免寒涼藥物傷胃的作用。

二、 解毒緩和: 五汁丸常用於治療熱病、陰虛火旺等症狀,生薑能解毒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猛烈而傷正氣。同時,生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療效。

五汁丸為一種傳統中醫藥方,其組成中含有的艾葉,在中醫學裏具有溫經散寒、止血安胎的功效。根據中醫理論,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三經,能有效調節人體氣血運行,特別適用於治療因寒凝血滯所導致的各種婦科疾病,如月經過多、痛經及宮冷不孕等症狀。在五汁丸配方中加入艾葉,主要是為了發揮其獨特的溫經止血作用,對於婦女因虛寒引起的出血問題有著良好的療效。此外,艾葉還可幫助改善體內寒濕環境,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綜上所述,艾葉在五汁丸中的應用,不僅是基於其藥性與治療目標的契合度,更是中醫辨證施治理念的具體體現。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汁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來源

「五汁丸」出自《奇效簡便良方》,由滑石、甘草、土菖蒲根、韭菜、大蔥、鮮薑、鮮艾葉等多味藥材組成。其中滑石、甘草為粉末,其餘則取汁,混合後搗製成丸。此方劑旨在應對夏秋季節驟發腹痛,霍亂水瀉之症。

主治功效分析

從《奇效簡便良方》的記載來看,「五汁丸」主要針對夏秋之際,因感受暑濕之邪,或飲食不潔,導致的急性腸胃不適,如腹痛、霍亂、水瀉等。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清熱利濕,止瀉止痛: 滑石性寒,具有清熱利濕、利小便的功效,能將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減輕濕熱壅滯腸道所致的腹痛腹瀉。
  2. 溫中散寒,解表止痛: 韭菜、大蔥、鮮薑、鮮艾葉性味辛溫,可以溫中散寒,發散表邪,並能活血散瘀,緩解因寒濕引起的腹痛。鮮薑更具驅寒暖胃、止嘔的功效,可應對霍亂之症。
  3. 調和藥性,緩急止痛: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能協同諸藥,共同發揮清熱利濕、溫中散寒的功效,同時也能減輕藥物的刺激性,使藥效更加平和。
  4. 芳香化濁,開竅醒神: 土菖蒲根氣味芳香,具有化濕醒脾,開竅醒神的功效。可幫助運化濕濁,並能緩解因腹瀉等引起的精神不振。

治療原理綜述

總體而言,「五汁丸」利用滑石的清熱利濕,搭配辛溫藥材的散寒止痛,再佐以甘草的調和,組成一個以清熱利濕,溫中散寒為主的方劑。其治療原理在於針對夏秋季節因感受濕熱、寒邪或飲食不潔導致的腸胃功能失調,透過多重藥效共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溫中散寒、緩急止痛,從而緩解腹痛、水瀉等症狀。此方組方巧妙,取材簡便,可謂應急之佳品。

傳統服藥法


滑石2斤或4斤(研細,水飛,曬乾再研,每斤以生甘草2半煎湯,再飛,研細聽用),土菖蒲根、韭菜、蔥、老薑、鮮艾葉各等分。
上打汁,和藥拌勻,石臼內搗,為丸如桂圓大。
每服1丸,重者2丸,溫水化下,小兒減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腹瀉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五汁丸, 出處:《衛生鴻寶》卷一。 組成:滑石2斤或4斤(研細,水飛,曬乾再研,每斤以生甘草兩半煎湯,再飛,研細聽用),土菖蒲根、韭菜、蔥、老薑、鮮艾葉各等分。 主治:夏秋驟然腹痛,霍亂水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