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百應丸

XIAO DU BAI Y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四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1%
肝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5%
脾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消毒百應丸」方劑中含有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祛濕燥濕: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濕、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蒼朮,可針對濕邪引起的諸多病症,如風寒濕痹、脘腹脹滿、泄瀉等,起到祛除濕邪、改善症狀的作用。

二、 健脾和胃: 蒼朮能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濕邪的排除。同時,蒼朮還有解毒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總之,蒼朮在「消毒百應丸」中起到祛濕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毒百應的效果。

「消毒百應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抑制細菌生長,達到消毒之效。
  2. 收斂止癢: 黃柏同時具有一定的收斂止癢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瘙癢、潰瘍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提升藥效。

因此,黃柏在「消毒百應丸」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皮膚病症。

消毒百應丸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槐花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清泄上焦熱毒,對於外感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消炎止痛,達到消毒百應的效果。
  2. 涼血止血:槐花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腸出血等,也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這與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密不可分,可有效控制炎症反應,減少出血量。

綜上所述,槐花在消毒百應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多種熱毒症狀,促進身體恢復。

「消毒百應丸」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其對各種熱毒所致的病症,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風熱感冒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二、 抗菌消炎: 金銀花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綠原酸、木犀草素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這些成分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並有助於炎症的消退。

因此,金銀花作為「消毒百應丸」的組成成分,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從而達到消炎止痛、防治感染的目的。

消毒百應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等功效。在消毒百應丸中,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傷口癒合和組織再生。
  2. 補益氣血,增強抵抗力: 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當歸在消毒百應丸中扮演著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和補益氣血、增強抵抗力的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消毒百應丸中含有皁莢,主要原因有二:

一、殺菌消毒: 皁莢含有皁苷,具有強烈的去污、殺菌作用。古人早有觀察,皁莢泡水後會產生大量泡沫,能有效去除污垢,也能抑制細菌滋生。因此,皁莢被用於消毒百應丸中,以增強藥丸的殺菌功效,對外感發熱、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消炎止痛: 皁莢亦具消炎止痛作用。皁苷能滲入病竈,消散積聚的炎症,減輕疼痛。同時,皁莢還具有潤滑作用,有助於消腫排膿,促進傷口癒合。因此,皁莢在消毒百應丸中可起到消炎止痛的輔助作用,加快患者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毒百應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瘍醫大全》、《萬病回春》、《濟世全書》以及《濟陽綱目》等古籍記載,「消毒百應丸」主要用於治療痔漏瘡臟毒百毒瘡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消毒百應丸」方中,金銀花具清熱解毒、利咽消炎之效;黃柏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槐花則能涼血止血、清熱解毒。諸藥合用,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積聚而引起的痔漏瘡、臟毒等症狀的紅腫疼痛。

2. 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方中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狀態,有助於消散痔瘡、瘡瘍等癥塊。

3. 燥濕止瀉,祛腐生肌

蒼朮具有健脾燥濕、止瀉的功效,能改善體內濕氣過重的狀態,有助於瘡瘍的癒合。而皁莢則具有殺菌消炎、去腐生肌的作用,能抑制細菌滋生,促進壞死組織的脫落和新生組織的生長。

4. 攻下泄毒,排毒外出

《濟世全書》及《濟陽綱目》所載之「消毒百應丸」配方中,均重用大黃。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效。方中以藥汁多次浸泡大黃,使其藥性緩釋,能更有效地清除腸道積滯,將體內毒素通過大便排出,達到治療痔漏、臟毒的目的。

不同劑型與用法

  • 內服丸劑: 以蒼朮、黃柏、槐花、金銀花、當歸、皁莢(或皁角)為主,配以大黃,製成丸劑內服。適用於治療痔漏瘡、臟毒等內在病症,通過調理臟腑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途徑達到治療效果。
  • 外敷散劑: 將藥材研末,以生桐油調勻,外敷於患處。適用於治療百毒瘡等皮膚表面的瘡瘍腫痛,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等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 燻洗劑: 以五倍子、當歸、黃柏、槐花、木鱉子、瓦松、紅花等煎湯燻洗。適用於痔漏等局部病症,通過藥液的溫熱作用和藥物本身的功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目的。

總結

「消毒百應丸」透過多種藥物的配伍,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燥濕止瀉、祛腐生肌、攻下泄毒等多重功效,能有效地治療痔漏瘡、臟毒及百毒瘡等症狀。其內服、外敷、燻洗等多種劑型和用法,也使其能更靈活地應對不同的病情。

傳統服藥法


蒼朮4兩,黃柏4兩,槐花4兩,金銀花4兩,當歸4兩,皂角4兩。
上六味切片,分作四份。每份用水七碗,煎至四碗,去滓,留藥汁浸大黃片一斤,浸一宿,次日取出,安篩內曬乾。如此將四次水浸曬盡為度。將大黃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1次64粒,空心熟白水送下。
忌厚味、胡椒、燒酒之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毒百應丸性味辛、苦、寒,有小毒。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消毒百應丸,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蒼朮4兩,黃柏4兩,槐花4兩,金銀花4兩,當歸4兩,皂角4兩。 主治:痔漏瘡,臟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