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灰散

鱉灰散

BIE HU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鱉灰散中包含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的功效。鱉甲中的膠原蛋白和氨基酸,可滋陰補腎,對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鱉灰散的組成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材。例如生地黃、丹皮、赤芍等。鱉甲與這些藥材相配伍,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鱉灰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男子陰頭癰不能治者」及「婦人陰瘡脫肛」,其病機皆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病體虛所致「瘡瘍潰爛」相關:

  1. 陰頭癰(陰莖潰瘍或腫痛):多因肝經濕熱循經下注,局部氣血壅滯化毒成癰。鱉甲頭燒灰外用,可收斂瘡口、拔毒生肌。
  2. 婦人陰瘡(外陰潰瘍或感染)與脫肛:二者均屬「下焦虛損挾濕熱」。陰瘡多因濕熱腐蝕肌膚;脫肛則因中氣下陷,久病不斂。鱉灰散藉收斂固托之功,助瘡面癒合,緩解脫肛外露。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鱉甲頭燒灰

    • 藥性:鱉甲本為血肉有情之品,其頭部經燒灰存性,性味轉為苦澀微寒,具「收澀斂瘡」之效。
    • 作用
      • 物理吸附:灰質細微,可吸附瘡面滲液,保持乾燥。
      • 解毒生肌:古代認為燒灰後存「鹹寒之性」,能清解局部鬱熱,促進新肉生長。
  2. 雞子白(蛋清)調和

    • 藥性:甘涼潤澤,為傳統「清熱解毒」外用要藥。
    • 協同效應
      • 蛋清具黏附性,使藥灰緊貼瘡面,形成保護膜。
      • 其清涼之性可緩解灼痛,與鱉灰寒性相輔,增強清熱斂瘡之力。

邏輯推理與方義
此方之設計契合「煅燒存性、外治瘡瘍」的傳統思路:

  • 煅灰:轉化藥材質性,賦予收澀止血、固定藥效之能,適用於久潰不斂之證。
  • 局部定向作用:針對下焦濕熱瘡瘍,避開內服苦寒傷脾之弊,直接作用病所。
  • 標本兼顧:收斂(治標)與清熱(治本)並行,尤適合遷延不愈之慢性潰瘍。

總結
鱉灰散以簡馭繁,透過外治「煅灰-蛋白」的物理與藥性協同,針對下焦瘡瘍「濕、熱、虛」複合病機,體現古人「就地取材,以外治內」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鱉甲頭(燒灰)。
以雞子白和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脫肛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鱉灰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鱉甲頭(燒灰)。 主治:男子陰頭癰不能治者,及婦人陰瘡脫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