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碧綠散中加入綠豆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渴生津之效。綠豆粉則保留了綠豆的藥性,且易於煎煮,便於藥物吸收。
碧綠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綠豆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綠豆粉還有潤滑腸道、消食開胃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導致的消化不良等症狀也能起到輔助作用。
碧綠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毒壅盛、腸胃實熱、便祕等症狀。碧綠散本身主治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大黃在此發揮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
- 通腑泄熱: 大黃能促進腸蠕動,加速排便,並能將體內的熱毒排出體外,有助於降低體溫,緩解炎症反應。碧綠散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大黃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達到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綠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今醫統大全》的記載,碧綠散的組成包括綠豆粉和大黃末。其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便瀉火,以及活血化瘀。
治療原理分析:
清熱解毒與利水消腫: 綠豆粉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古今醫統大全》記載其應用於小兒赤遊丹毒,可見其主要作用在於清解熱毒,並通過利水以消退腫脹。
通便瀉火與活血化瘀: 大黃苦寒,具有通便瀉火、活血化瘀之功。其作用在於清除體內積滯的火熱之邪,並通過活血散瘀,促進氣血循環,加速患處炎症的消退。
古文分析:
原文提到:「上咀,竹葉煎服。」,但此處並非針對碧綠散,而是針對其他方劑的服用方式。而碧綠散的用法則是「和勻,薑汁、薄荷汁,蜜調塗患處。」,說明碧綠散為外用方劑,而非內服。此處點明了碧綠散的使用方式,其將藥粉以薑汁、薄荷汁和蜂蜜調和外敷,不僅能使藥物更容易接觸患處,薑汁、薄荷汁的辛散之性亦可輔助藥效,蜂蜜則具潤膚之效,可緩解刺激。
主治病症:
綜合古文記載:「冰黃散,治小兒赤瘤丹毒。」 及原文所提及的「小兒赤遊丹毒」,可以推斷出碧綠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的赤遊丹毒。赤遊丹毒是一種皮膚感染性疾病,其病機多為熱毒蘊結,故碧綠散通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化瘀等功效,針對病機進行治療。
總結:
碧綠散通過綠豆粉的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搭配大黃的通便瀉火、活血化瘀,以達到治療赤遊丹毒的目的。其外用方式,更能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綠豆粉半兩,大黃末2錢。
上和勻。
用薑汁、薄荷汁、蜜調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碧綠散, 出處:《醫統》卷九十。 組成:綠豆粉半兩,大黃末2錢。 主治:小兒赤遊丹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