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琳丹

BI LI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脾經 27%
胃經 17%
肺經 17%
心經 10%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碧琳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基於硇砂的藥理特性和療效。硇砂,又名矽砂,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的功能。這使得它在治療內熱、濕氣重等症狀時,能有效地幫助患者緩解不適。

在中醫理論中,碧琳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病症,如咳嗽、痰多等,而硇砂能通過其藥性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硇砂還具有一定的補氣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能進一步促進人體的自愈能力。

總結而言,將硇砂納入碧琳丹的組成是為了協同發揮其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正是中醫方劑對於藥材配伍的講究與智慧體現。

碧琳丹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神志昏迷、痰濁阻竅、經絡不通等症狀,麝香能有效改善。
  2. 消腫止痛: 麝香亦有消腫止痛之效,能活血化瘀、散結消腫,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碧琳丹方中加入麝香,是為了增強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碧琳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碧琳丹主要用於治療痰涎潮盛,卒中不語之症,亦可用於治療一切風癱。具體而言,其適用於以下情況:

  • 卒中不語:此指因中風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突然昏倒,並伴隨語言功能障礙的病症。
  • 痰涎潮盛:指患者體內痰液過多,導致咳嗽痰多、口涎不斷等症狀。
  • 風癱: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麻木、癱瘓等症狀,包括中風後遺症。

治療原理

碧琳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所含成分的藥理作用,以及古籍中所述的臨牀觀察。

  • 硇砂(生碌/銅青):硇砂乃銅器上的青綠色氧化物,被認為是銅之精華。其藥性辛散,具有破血、消癰、散結、解毒之功效。在治療卒中不語等症時,硇砂可以破除體內瘀滯,疏通經絡,達到通竅醒神的目的。此外,硇砂亦能化痰,有助於排出體內積滯的痰涎。古籍中記載,服藥後會「吐出青碧涎,瀉下惡物」,正是硇砂發揮破積化痰作用的體現。

  • 麝香:麝香為開竅醒神之要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化痰平喘之效。卒中不語患者,多為痰濁矇蔽清竅,導致神志不清、語言障礙,麝香的開竅作用可以喚醒神志。同時,麝香活血通絡之效亦有助於改善中風導致的肢體癱瘓。

綜合來看,碧琳丹以硇砂破積化痰,麝香開竅醒神,二藥合用,共奏化痰開竅,通絡止痙之效。針對痰涎潮盛,卒中不語,以及風癱等症,可通過排出體內痰濁,疏通經絡,恢復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具體用法與劑量

根據古籍記載,碧琳丹的用法與劑量如下:

  • 成人卒中:每丸分兩次服用,用薄荷酒研磨後送服。
  • 成人風癱:用硃砂酒研磨後送服。
  • 小兒中風:用綠雲丹(銅綠研粉,醋麵糊丸),以薄荷酒磨下,待其吐涎。

服藥後,患者若出現「吐出青碧涎,瀉下惡物」等現象,乃藥物發揮作用的正常反應。此乃將體內痰濁排出之象,患者不宜過於驚慌。

總結

碧琳丹作為古方,以其獨特的配伍和藥理,在治療痰涎潮盛,卒中不語以及風癱等疾病上,展現出獨到的療效。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破積化痰,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然而,由於古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與現代醫學有差異,使用本方時,仍應參照醫師意見,以便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傳統服藥法


生銅綠2兩,硇砂1兩,麝香1分。
上將,淨洗,於乳鉢內研細,似水飛過,去砂石澄清,同綠攤於紙上曬乾;硇砂以水化,去砂石,澄清,同綠粉於新石器內慢火熬令乾,取辰日辰時,面向辰位上修合,再研勻,入麝香,同研,以糯米糊和丸,如彈子大,陰乾。
如卒中者,每丸作2服,用薄荷酒研下;癱瘓並一切風,用朱砂酒研化。候吐出涎沫青碧色,並瀉下惡物為驗。
忌動風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碧琳丹, 出處:《證類本草》卷五引《經驗方》。 組成:生銅綠2兩,硇砂1兩,麝香1分。 主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