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回生神膏

外接回生神膏

WAI JIE HUI SHENG SHE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6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腎經 22%
膽經 11%
胃經 11%
心經 11%
肺經 11%
脾經 11%
肝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外接回生神膏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痛等症狀,牡蠣能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收斂止血,消腫止痛: 牡蠣富含鈣質,具有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狀,牡蠣能止血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外接回生神膏中加入牡蠣,能有效改善外傷感染、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回生之效。

外接回生神膏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乾薑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有效驅散寒邪,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寒邪侵襲所致的傷口潰爛、凍傷等症狀。
  2. 消腫止痛:乾薑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傷口周圍的腫脹疼痛,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恢復。

因此,外接回生神膏中加入乾薑,可起到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傷口快速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外接回生神膏主治「陰毒傷寒」及「諸陰寒之證」。陰毒傷寒為寒邪深入陰分,導致血脈凝滯、陽氣衰微之重症,常見四肢逆冷、面色青黑、脘腹冷痛、脈沉微等證;「諸陰寒之證」則泛指一切因陰寒內盛所引發的病症,如寒疝、婦人寒凝痛經、陽虛畏寒等。此方透過外治法,以溫通散寒、回陽救逆為目的,適用於急症或陽氣暴脫之候。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牡蠣(煅):味鹹澀,性微寒,煅後轉為溫澀,入肝、腎經。傳統認為煅牡蠣能收斂固脫、散結軟堅,外治可吸附寒邪並助陽氣內守。
  • 乾薑(炮):味辛,性熱,入脾、胃、腎、心經。炮製後辛烈稍緩,溫裡散寒之功專注於下焦,能溫通經脈、回陽通脈。

2. 配伍邏輯

  • 溫散與固澀並用:乾薑辛熱走散,溫陽驅寒;煅牡蠣固澀收斂,防止陽氣外泄。二者一散一收,既攻逐陰寒,又護住陽根。
  • 外治引經與陰陽互濟
    • 男病掩卵,女病掩乳:二卵(睾丸)為外腎,屬肝腎所繫;雙乳為衝任所過。此舉意在透過經絡聯繫,直達陰寒所聚之處。
    • 唾調與擦熱:唾液被視為「腎液」或「金津玉液」,具滋潤滲透之效;摩擦生熱則助藥力溫通,逼邪外透。

3. 推測治療機轉

  • 物理性溫通:乾薑局部刺激產生溫熱感,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緩解寒凝血瘀。
  • 藥性透皮吸收:煅牡蠣所含鈣鹽可能與唾液形成膠態,助藥附著皮膚;其吸附性可引寒外解。
  • 經絡調節:刺激任脈(乳)、肝經(卵)等,激發陽氣上升,逆轉陰盛格陽之勢。

三、綜論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想,針對陰寒內盛、陽氣衰微之證,避開內服藥的脾胃負擔,直接透過溫澀藥物外敷關鍵穴位,結合經絡理論與陰陽互引(男女唾調),達到急救回陽之效,符合古人「從外治內」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牡蠣(煅)1錢,乾薑(炮)1錢。
上為細末。
男病用女唾調,手內擦熱,緊掩二卵上,汗出愈;女病用男唾調,手內擦熱,緊掩二乳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部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外接回生神膏, 出處:《醫鈔類編》卷六引《良方》。 組成:牡蠣(煅)1錢,乾薑(炮)1錢。 主治:陰毒傷寒,及諸陰寒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