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飲

JIAO M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肺經 18%
脾經 13%
心經 9%
膀胱經 9%
肝經 9%
心包經 4%
腎經 4%
膽經 4%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椒目飲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椒目飲以祛風止痛為主要功效,但多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白朮可健脾燥濕,去除濕邪,為藥物更好地祛風止痛創造條件。
  2. 補氣固表: 白朮還有補氣固表之效,可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風寒濕邪再次侵襲。椒目飲中加入白朮,不僅能治療當前病症,更能預防疾病復發,起到治標兼治本的效果。

椒目飲方劑中包含秦艽,主要源於其 疏風止痛、清熱解毒 的功效,與方劑主治的風寒濕痺、筋骨疼痛、口苦咽乾等症狀相契合。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 的作用,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症狀。此外,其亦具備清熱解毒之效,可消除體內熱毒,進一步緩解口苦咽乾等不適。

因此,椒目飲中加入秦艽,不僅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痺,更能兼顧清熱解毒,達到整體療效。

椒目飲方中包含花椒,主要是利用其辛熱燥散的特性,以達到以下目的:

  1. 驅寒止痛: 花椒性溫熱,能溫經散寒,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並減輕寒凝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感冒、寒性腹痛等。
  2. 溫中止瀉: 花椒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對於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胃寒痛等症狀有改善效果。

因此,椒目飲中加入花椒,可起到溫經散寒、溫中止瀉的作用,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椒目飲中包含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椒目飲以椒目為主藥,性辛熱,具有祛風止痛、散寒解表之效,但若單用則容易燥烈傷陰。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可減輕椒目燥烈之性,使其藥力平和,避免傷及正氣。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引導椒目之藥力直達病所,使其更好地發揮祛風止痛、散寒解表的作用。同時,甘草能與椒目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椒目飲中包含香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驅風散寒:香薷性溫,具有辛散解表之功,可驅散風寒,治外感風寒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椒目飲主治風寒濕痺,而香薷的辛散解表作用,正好可以驅散外感風寒,使藥效更佳。

2. 利水消腫:香薷兼具利水消腫之功,可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椒目飲中加入香薷,可以輔助利水消腫,改善因風寒濕痺導致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香薷在椒目飲中起到了驅風散寒、利水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可以更好地治療風寒濕痺。

椒目飲中包含通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利水道,利水消腫: 通草味甘淡,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利水消腫的功效。椒目飲中以椒目、川芎等辛溫藥物為主,治療頭痛、目赤等症,容易導致氣血瘀滯,水濕停滯。通草的加入可利水消腫,促進氣血運行,避免藥物毒性累積。
  2.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通草還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椒目飲中以椒目、川芎等辛溫藥物為主,容易出現燥熱之症。通草的加入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椒目飲」,主要成分是:白朮、秦艽、花椒、甘草、香薷、通草。

主治功效:

  • 小兒痢後虛腫:小兒在痢疾之後,身體虛弱,出現浮腫的症狀。
  • 並頭面浮腫:頭面部也出現浮腫,使頭部和臉部變大。
  • 或身熱:有些患兒還會出現發熱的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 香薷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清熱利尿、降氣以及健脾胃等功效。

  • 通草味甘、性寒,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潤燥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椒目飲」,由白朮、秦艽、花椒、甘草、香薷、通草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益氣健脾、溫中止瀉、散風寒、祛風除濕等功效,主治小兒痢後虛腫、並頭面浮腫、或身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秦艽、椒目、甘草、香薷、通草各等分。
上為末。
每用1錢,以水1盞,煎取3分,去滓,食前服。
忌吃蠡魚、鯉魚,因二物皆能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請諮詢醫生或中醫師。

相關疾病


全身性水腫面部浮腫

相同名稱方劑


椒目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六。 組成:白朮、秦艽、椒目、甘草、香薷、通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痢後虛腫,並頭面浮腫,或身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