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羊肝餅

神聖羊肝餅

SHEN SHENG YANG GAN B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窮鄉便方》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肝經 16%
胃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0%
大腸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5%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神聖羊肝餅」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益元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的功效。羊肝性涼,味甘,入肝經,具有補肝養血、明目退翳的作用。兩者搭配,可以達到溫補脾胃、滋陰養肝、益氣養血的目的,適合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
  2. 增強療效: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增強羊肝的補血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改善氣血不足、肝血不足等症狀。此外,人參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羊肝的吸收利用,進一步增強療效。

「神聖羊肝餅」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羊肝性溫,入肝經,可補肝血、益肝氣。二者合用,可協同行氣止痛,改善肝氣鬱滯所致的疼痛不適。

二、健脾消食:木香能健脾消食,促進消化吸收。羊肝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但性偏寒涼,易損脾胃。木香加入方中,可溫中散寒,幫助脾胃消化吸收羊肝的營養成分,避免其寒涼之性對脾胃造成負面影響。

白芷在「神聖羊肝餅」方劑中,主要發揮以下兩個作用:

  1.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羊肝性寒,若不加白芷,則容易加重寒氣,不利於身體康復。白芷的加入,可以溫陽散寒,通利鼻竅,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解毒消腫,止痛生肌: 白芷還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功效,可以幫助治療因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羊肝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白芷的加入可以增強其療效,並起到輔助止痛生肌的作用。

因此,白芷的加入,不僅可以平衡羊肝的寒性,還可以增強其治療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聖羊肝餅」方劑中加入「石決明」,主要是針對其「平肝潛陽」和「清肝明目」的功效。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能平肝熄風、清熱明目。羊肝本身富含肝血,但若肝火旺盛,易導致肝血瘀滯,出現眼目昏花、頭昏目眩等症狀。

石決明與羊肝搭配,可有效平息肝火,促進肝血流通,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清肝明目、改善視力、緩解頭昏眼花等功效。

「神聖羊肝餅」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羊肝性溫味甘,滋陰補血,與白朮相配,可協同增強補益脾胃之效,使藥力更趨溫和,避免過於滋膩。
  2. 燥濕健脾: 羊肝偏於滋補,若脾胃虛弱,則易造成濕困脾胃,影響藥力吸收。白朮可燥濕健脾,祛除濕邪,使羊肝藥效得以更好地發揮,避免滋膩生痰之弊。

總而言之,白朮的加入,既能補益脾胃,又能燥濕健脾,與羊肝相輔相成,使方劑更趨合理,功效更顯著。

「神聖羊肝餅」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羊肝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補肝益血、明目之效。兩者相配,可增強補血活血之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2. 滋陰潤燥:當歸亦有滋陰潤燥之效,可緩解因血虛引起的燥熱症狀。羊肝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可補充營養,滋養肝腎。兩者合用,可滋陰潤燥,促進機體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聖羊肝餅為傳統中醫治療小兒疳積之方劑,其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主要針對「三、四歲以下小兒疳積」,症見:

  • 發稀:氣血不足,毛髮失養
  • 眼澀:肝血虛弱,目失濡潤
  • 腹大:脾虛積滯,氣機壅塞

此方以羊肝為君,結合補益脾胃、調氣活血之藥,共奏健脾消積、養肝明目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分析

  1. 君藥|羊肝

    • 性味甘苦而溫,歸肝經。
    • 以「肝補肝」為中醫取象比類之法,直接滋養肝血,改善疳證目澀發枯。
    • 配「山羯黑羊」取其純陽之性,加強溫養之力。
  2. 臣藥|人參、白朮

    • 人參大補元氣,助脾運化;
    • 白朮健脾燥濕,針對疳積腹大、脾虛停滯。
  3. 佐藥|當歸、石決明

    • 當歸養血活血,與補氣藥搭配,氣血雙補以潤澤毛髮;
    • **石決明(煅)**清肝明目,煅後減其寒性,專注平肝退翳。
  4. 使藥|白芷、木香

    • 白芷辛散透表,兼能燥濕,助藥力上達頭目;
    • 木香行氣醒脾,疏通中焦氣滯,防補藥壅塞。
  5. 輔料|黃蠟、粟米泔水

    • 黃蠟固護藥性,緩釋藥力;
    • 粟米泔水甘淡和中,助消化而減羊肝腥膩。

(二)配伍特點

  • 肝脾同調:補肝血以治標(眼澀發枯),健脾氣以治本(腹大積滯)。
  • 動靜結合:人參、白朮補益中佐木香行氣,防滯膩;當歸養血配白芷升散,助藥達表。
  • 內外兼施:內服湯液消化積滯,外以麻皮纏裹羊肝,可能隱含「藥氣透達」之思路。

(三)治療原理

疳積成因於脾胃虛弱、肝血不足,此方透過:

  1. 健脾消積:人參、白朮恢復運化,木香行氣破滯,從根本改善營養吸收。
  2. 養肝明目:羊肝、當歸直接滋養肝血,石決明清肝,改善眼澀與發枯。
  3. 穀藥協同:粟米泔水為傳統「和胃」載體,緩解小兒拒藥,助藥力溫和發揮。

三、製法與藥效強化

  • 竹刀批肝:避免金屬損耗藥性,符合古代忌鐵原則。
  • 麻皮纏裹:可能取其通絡之性,或固定藥餅使充分滲透。
  • 曬乾為末:適應小兒服藥困難,體現臨床靈活變通。

此方體現中醫「以臟補臟」「標本兼治」思想,結構嚴謹,針對小兒生理特性設計,為典型的疳證專方。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木香3錢,白芷3錢,石決明(火煅)5錢,白朮5錢,全當歸5錢。
上為細末,用黃臘1兩5錢,熔開和藥,共捏成十餅。
每1餅用山羯黑羊肝1具,竹刀批開去淨白筋膜,將1餅火烘,再捏數片薄講入肝內,麻皮纏住,用二和淘粟米泔水砂鍋煮熟,連湯服之。即愈,重者不過2-3餅。如不肯服,曬乾為末,和麥面於砂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神聖羊肝餅, 出處:《窮鄉便方》。 組成:人參3錢,木香3錢,白芷3錢,石決明(火煅)5錢,白朮5錢,全當歸5錢。 主治:三、四歲以下小兒疳積,發稀,眼澀,腹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