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丸

茜草丸

QIAN C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25%
胃經 12%
肺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2%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5-23

方劑組成解釋

茜草丸中包含茜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茜草的藥性: 茜草味苦、性寒,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瘀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尿血、便血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2. 方劑組成邏輯: 茜草丸通常用於治療熱毒瘀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茜草作為方劑中主要的藥物之一,正是因為其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地針對病症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茜草在茜草丸中的應用,是基於其藥性與方劑組成邏輯的考量,旨在發揮其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瘀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的目的。

茜草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黑豆。黑豆在中醫中被視為具有補腎、強健身體的重要食材。首先,黑豆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助於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和抗疲勞能力。其次,黑豆的養血功效對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血管功能有明顯的作用,這對於調理女性經期不適及緩解貧血狀況尤為重要。此外,黑豆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維持肌膚的彈性與光澤。如果將黑豆與茜草的功效結合,能夠達到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的效果,因此成為茜草丸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總之,黑豆的營養價值與中醫療效,使其在茜草丸中佔有重要地位,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平衡與調和。

茜草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茜草性寒,入血分,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的作用。將甘草加入方劑中,可以減緩茜草的寒性,防止藥性過於寒涼而傷脾胃,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藥物的療效,並起到保護臟腑的作用。甘草與茜草搭配,能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同時也能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茜草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茜草丸主要由三味藥材組成:茜草、黑豆、甘草。

  • 茜草:性寒,味苦,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體內瘀滯,並能有效止住出血。
  •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作用。黑豆能滋養腎陰,填補精髓,亦可輔助茜草的活血功效。
  •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作用,能緩和藥性,並協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

古代主治與《聖濟總錄》記載

《聖濟總錄》記載茜草丸的方劑組成與主治:「茜草(銼),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銼各等分),上三味,搗羅為細末,井華水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熟水化下,不拘時服。治吐血後虛熱躁渴。」

此處明確指出,茜草丸主要針對「吐血後虛熱躁渴」的症狀。吐血後,機體正氣受損,往往會出現虛熱內生,導致口渴煩躁。此方在治則上,不僅僅著眼於止血,更著重於調理吐血後所帶來的虛熱。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方劑組成與古代主治,可分析出茜草丸的治療原理如下:

  1. 活血止血,涼血清熱:茜草是本方主藥,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清除吐血後的瘀血,促進新血生成,而其涼血特性則能有效減輕吐血後常見的虛熱之症。

  2. 滋陰補腎,益精養血:黑豆入腎經,能滋補腎陰、填精補血,對於吐血後氣血虧虛的狀態有良好的滋補作用,可輔助茜草的活血止血作用,並能緩解因失血導致的虛弱。

  3. 調和藥性,緩解不適:甘草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茜草與黑豆的藥性,使之協同發揮作用,亦能緩解藥物可能產生的刺激,同時甘草還具有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機體恢復。

此方配伍雖簡單,但三藥合用,能起到活血止血、涼血清熱、滋陰補虛的功效,從而有效緩解吐血後的虛熱躁渴等症狀。茜草主攻出血,黑豆補腎滋陰,甘草調和諸藥,此方在止血的同時,兼顧了機體的恢復,是古代醫家針對吐血後虛熱所設立的一個經典方劑。

傳統服藥法


茜草(銼)、 雄黑豆(去皮)、 甘草(炙,銼)各等分。
上為細末,井華水和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溫熟水化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茜草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組成:茜草(銼)、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銼)各等分。 主治:吐血後,虛熱躁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