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化痰飲

QING QI HUA TA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6%
脾經 14%
心經 12%
胃經 9%
膽經 6%
膀胱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化痰飲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化痰止咳的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其性寒,可清肺熱,散風熱;味甘,可滋潤肺燥;味苦,可降氣化痰。

因此,清氣化痰飲中加入川貝母,可有效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適用於肺熱痰盛、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

清氣化痰飲方中包含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化痰:薑黃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其行氣之性,能疏通氣機,化解痰濁凝滯,有助於清肺化痰。
  2. 燥濕化痰:薑黃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對於濕痰、痰多黏稠者,可藉助其燥濕之力,使痰液稀薄易於咳出。

此外,薑黃還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對於痰熱咳嗽、肺部炎症等症狀,亦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清氣化痰飲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辛溫解表,宣肺化痰: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辛溫解表、宣肺化痰之效。對於寒邪阻肺、痰濕壅盛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細辛能溫肺散寒,宣暢氣道,有助於化解痰濕,恢復呼吸通暢。
  2.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細辛辛香走竄,具有引藥入肺的作用。在清氣化痰飲中,細辛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肺部,進一步增強其宣肺化痰、清熱解毒的效果。

因此,細辛在清氣化痰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溫肺化痰,更能引藥入肺,促進整體療效。

清氣化痰飲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燥濕化痰: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能有效清除肺經濕濁,化解痰液,適用於痰濕壅肺之證,如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
  2. 理氣寬胸:橘紅還能理氣寬胸,舒緩肺氣鬱結,對於痰多伴隨胸悶氣滯者,可起到疏肝理氣、寬胸散結的作用,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綜上,橘紅在清氣化痰飲中,通過燥濕化痰和理氣寬胸的雙重作用,幫助化解痰液,改善肺氣鬱結,達到清氣化痰的效果。

清氣化痰飲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效。痰濁阻滯於肺,常會引起氣逆、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青皮可疏肝理氣,降逆止嘔,解除痰濁對肺的阻礙,有助於化痰止咳。
  2. 行氣化痰,止咳平喘: 青皮能行氣化痰,促進痰液排出。對於痰多黏稠、咳痰不爽等症狀,青皮可以協助化解痰液,使之易於咳出,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清氣化痰飲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解表、散寒止咳: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邪之功效。對於因風寒襲肺、痰濁阻肺而致的咳嗽、喘息,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2. 通鼻竅、利咽喉: 荊芥氣味芳香,可通鼻竅、利咽喉,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通鼻竅、利咽喉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清氣化痰飲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化痰止咳: 烏藥性溫,味辛,入肺、脾、腎經,具有行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清氣化痰飲以清熱化痰為主,但痰濁瘀阻,氣機不利,亦是病症的重要表現。烏藥能行氣散結,使痰濁得以降解,有助於痰液排出,進而緩解咳嗽等症狀。
  2. 溫陽散寒,助藥力: 烏藥入腎經,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可溫補脾腎,助藥力發揮。清氣化痰飲中多以清熱化痰藥物為主,烏藥的溫陽散寒作用,能避免藥性過寒,有助於藥效的平衡。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氣化痰飲」

清氣化痰飲是一個中藥方劑,由川貝母、薑黃、細辛、橘紅、青皮、荊芥、烏藥組成。它主要用於治療痧證和痰氣壅塞。

川貝母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辛,歸肺、胃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薑黃

薑黃性溫,味辛、苦,歸肝、脾、腎經,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細辛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橘紅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青皮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主治功效

清氣化痰飲主要用於治療痧證和痰氣壅塞。痧證是一種中醫疾病,以發熱、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為特徵。痰氣壅塞是指痰飲和氣滯的結合,是中醫的一種病理狀態。痰氣壅塞是指痰飲和氣滯阻滯在人體某一部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一系列症狀。

總結

清氣化痰飲是一個中藥方劑,由川貝母、薑黃、細辛、橘紅、青皮、荊芥、烏藥組成。它主要用於治療痧證和痰氣壅塞。

傳統服藥法


貝母2錢,薑黃1錢,細辛8分,橘紅8分,青皮7分,紫樸7分,荊芥6分,烏藥5分。
水煎,衝砂仁末5分,微冷服。
土二(《痧症全書》卷下)、四十二號旅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化痰飲,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貝母2錢,薑黃1錢,細辛8分,橘紅8分,青皮7分,紫朴7分,荊芥6分,烏藥5分。 主治:痧證,痰氣壅塞。

清氣化痰飲,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方)。 組成:光杏仁2錢,川貝2錢,廣橘紅1錢,生枳殼1錢,小青皮1錢,萊菔子2錢,天竺黃3錢,白蔻末5分(衝)。 主治:理氣消痰。主治:痧證痰壅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