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膏

DA FE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15%
腎經 15%
肺經 5%
膀胱經 5%
小腸經 5%
心經 5%
胃經 5%
膽經 5%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1

方劑組成解釋

「大風膏」中包含「大風子」,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癢: 大風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其油脂可抑制皮膚真菌的生長,有效治療濕疹、癬症等皮膚病,與大風膏的治療目標相符。
  2. 消腫止痛: 大風子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皮膚病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

因此,大風子被列入「大風膏」的組成,是為了發揮其祛風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大風膏」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能清心火、瀉胃火、涼肝膽,並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風濕熱邪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癬疥等,黃連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同時,黃連還可抑制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大風膏」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1. 驅風止癢: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風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為大風膏治療皮膚病的主要藥效之一。
  2. 殺蟲止痛:輕粉亦具殺蟲止痛作用,能消滅寄生蟲、止痛止癢,對於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症,如疥瘡、濕疹等,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輕粉的加入,使大風膏兼具驅風止癢及殺蟲止痛之效,是治療風濕性皮膚病的常用藥材。

大風膏中加入白礬,主要源於其兩方面功效:

  1. 燥濕殺蟲: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殺蟲、止癢之效。對於風濕性關節炎、濕疹、癬症等引起的皮膚病,白礬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並消除濕邪,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
  2. 收斂止血: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等症狀,白礬能起到止血、消炎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白礬在大風膏中起到燥濕殺蟲、收斂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濕疹等疾病。

大風膏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疥瘡等症狀,蛇牀子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 蛇牀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大風膏中加入蛇牀子,可以發揮其祛風止癢、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疥瘡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風膏之主治功效分析

大風膏,一方劑名,於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然其組成與應用略有出入。綜合各家所述,可見其主要功效圍繞於「解毒」、「殺蟲」、「止癢」等面向,並廣泛應用於瘡瘍疥癬等皮膚疾患。

主要功效與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大風膏的核心組成分之一為大風子。大風子性味辛溫,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效。《世醫得效方》中提及大風膏「定諸般風搐」,即指其對風邪侵襲導致的抽搐有緩解作用,此可歸因於其解毒之功。另外,黃連、白礬亦具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其合用更可加強此方面的療效。古籍中提到「一切瘡疥」、「乾溼疥瘡,並膿窠爛瘡」等,均可見其針對皮膚濕熱、毒邪所致瘡瘍的治療效果。

  • 殺蟲止癢: 大風膏中,大風子與蛇牀子皆具殺蟲止癢之效。蛇牀子,性味辛溫,除能散寒止痛外,亦可殺蟲止癢。此兩味藥的搭配,使其在治療疥癬等蟲邪所致的皮膚病時,更具優勢。此功效於《醫燈續焰》之「疥瘡大風膏」中可見一斑。

  • 收斂止血,消腫解毒: 軟粉與枯礬皆有收斂止血、消腫解毒之效。此作用於皮膚破損、滲液之瘡瘍可發揮其效用,有助於傷口癒合。

主治病症分析:

綜觀各醫家記載,大風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瘡疥: 《醫燈續焰》中明確指出「疥瘡大風膏,治一切乾溼疥瘡,並膿窠爛瘡」,可見大風膏對於各類疥瘡,無論乾溼皆有療效。
  • 裙邊瘡(褲口風瘡): 《外科啟玄》、《洞天奧旨》皆提及大風膏可治療裙邊瘡,又稱褲口風瘡。此瘡多生於婦女足踝,與風濕熱邪相關,大風膏的清熱燥濕解毒之效正可對治。
  • 風搐、驚癇: 《世醫得效方》、《嬰童類萃》皆提及大風膏可「定諸般風搐」及「一切驚癇」,說明其對風邪引起的抽搐痙攣有治療作用,此與其解毒、平肝之功相關。
  • 其他皮膚疾患: 根據《醫燈續焰》中記載,大風膏還可治療膿窠爛瘡,可見其亦可用於其他化膿性皮膚疾病。

治療原理綜合分析:

大風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組成的藥物特性,通過以下途徑發揮療效:

  1. 清除毒邪: 大風子、黃連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清除體內熱毒,防止其鬱積於皮膚,導致瘡瘍。
  2. 祛除濕邪: 黃連、白礬等藥物具有燥濕之功效,可去除體內濕邪,防止其與熱邪結合,形成濕熱瘡瘍。
  3. 殺滅蟲邪: 大風子、蛇牀子等藥物具有殺蟲之功效,可殺滅寄生於皮膚表面的蟲類,消除病因。
  4. 止癢消腫: 大風子、白礬、軟粉等藥物具有止癢、消腫之功效,可緩解皮膚病所致的瘙癢、腫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大風膏通過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等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瘡瘍疥癬等疾病之目的,可見其為一應用廣泛之外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花蛇(酒浸,去皮骨)1條,蜈蚣(酒浸,去糞)1條,全蠍5個(去毒),蛇含石2兩(燒紅,醋淬7遍),大赭石1兩(燒紅,醋淬7遍),天竺黃5錢,天麻3錢,防風1兩,青黛3錢,紫粉3錢,僵蠶(炒去絲)5錢,白附子5錢,辰砂5錢,麝香半錢,天南星3兩(薑汁浸,焙乾)。
上為末,煉蜜為丸,(久留,用面糊丸),如小指頭大。
每服大者1丸,小者半丸,慢驚,冬瓜子仁煎湯送下;搐搦,雞冠血、薄荷湯送下;急驚,斑竹葉、薄荷湯送下;化涎,桑白皮湯送下;退潮熱,薄荷、磨刀水送下;止嗽,北5味子、杏仁湯送下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大風丸」。方中花蛇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大風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八。 組成:水銀1錢,生礬3錢,松香5錢,桕油燭9錢。 主治:疥瘡。

大風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八。 組成:檳榔、蒼朮、柴胡、人言、硫黃、花椒、飛礬、大風子。 主治:疥瘡。

大風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八。 組成:大風子3錢,樟腦3錢,水銀1錢,枯礬7分,黃柏8分。 主治:疥瘡。

大風膏,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八。 組成:大風子肉(研膏)2兩,黃連2兩,真輕粉1兩,枯礬1兩,蛇床子1兩,桕油6兩。 主治:一切瘡疥。

大風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八。 組成:大風子49個,杏仁49個,川椒3錢,枯礬3錢,輕粉3錢,樟腦3錢,蛇床子3錢,桕油燭3兩。 主治:疥瘡。

大風膏, 出處:《得效》卷十一。 組成:花蛇(酒浸,去皮骨)1條,蜈蚣(酒浸,去糞)1條,全蠍5個(去毒),蛇含石2兩(燒紅,醋淬7遍),大赭石1兩(燒紅,醋淬7遍),天竺黃5錢,天麻3錢,防風1兩,青黛3錢,紫粉3錢,僵蠶(炒去絲)5錢,白附子5錢,辰砂5錢,麝香半錢,天南星3兩(薑汁浸,焙乾)。 主治:諸般風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