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風子膏方中包含大風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藥性主治: 大風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癬症、疥瘡等症狀,有著顯著的療效。
- 配伍增效: 大風子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硫磺、皁角等,相互配伍,可以起到增強藥效、協同作用的效果。例如,硫磺具有燥濕殺蟲的功效,與大風子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因此,大風子膏方中包含大風子,是根據其藥性主治和配伍增效的原理,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大風子膏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 殺蟲止癢:輕粉性寒,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大風子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癬症、濕疹等,輕粉能有效殺滅真菌及寄生蟲,緩解皮膚瘙癢。
- 消炎止痛:輕粉亦有消炎止痛之效,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患者因皮膚病變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然而,輕粉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謹慎使用,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配藥或長期使用。
大風子膏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大風子膏用於治療皮膚病,白礬可以收斂皮膚,減輕瘙癢,並抑制病菌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 燥濕殺蟲:白礬還有燥濕殺蟲的功效,可以有效去除皮膚上的濕氣和寄生蟲,改善皮膚病的病症,促進痊癒。
大風子膏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大風子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癬症等,而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抑制皮膚炎症,減輕瘙癢。
- 抗菌消炎: 黃連中的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皮膚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大風子膏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風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驅風止癢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大風子膏本身也具有驅風止癢作用,加入蛇牀子可增強其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濕疹等疾病。
- 殺蟲止癢: 蛇牀子能殺滅寄生蟲,對於疥瘡、陰癢等因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也有療效。大風子膏中加入蛇牀子,可加強其殺蟲止癢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此類疾病。
總之,蛇牀子在中藥方劑大風子膏中,不僅可以增強驅風止癢功效,更能發揮殺蟲止癢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風子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大風子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疥」,此處所指應為皮膚瘡瘍、疥癬類疾症。古代醫家認為此方能燥濕殺蟲、解毒斂瘡,尤其對於疥蟲感染所致之皮膚疾患具有療效。
組成藥物分析
大風子(二兩):
- 傳統功效:祛風燥濕、攻毒殺蟲
- 主成分含大風子油酸,具強烈殺蟲作用,尤其對疥螨有特效
肉白礬(枯,二兩):
- 即枯礬,為白礬煅製而成
- 功效:燥濕止癢、收斂殺菌、解毒
- 能凝固蛋白質,減少組織滲出
真輕粉(一兩):
- 即汞粉(主要含氯化亞汞)
- 功效:殺蟲攻毒、斂瘡
- 有強效殺菌殺蟲作用
桕油(六兩):
- 即烏桕油或柏油,作為基質
- 能潤膚軟化角質,幫助藥物滲透
- 本身亦有輕微殺蟲作用
方劑組成邏輯推理
殺蟲為主:大風子與輕粉為主力,針對疥蟲等皮膚寄生蟲,形成強效殺蟲組合。
燥濕收斂:枯礬輔助,能收斂瘡面、減少滲出,改善濕瘡狀態。
載藥滲透:桕油作為賦形劑,使藥粉能均勻附著皮膚並促進吸收,同時保護皮膚。
協同增效:大風子油酸與汞化合物(輕粉)結合,產生更強殺蟲效果;枯礬則降低皮膚敏感性,減少刺激。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
- 直接殺滅皮膚寄生蟲(如疥螨)
- 抑制微生物生長(細菌、真菌)
- 收斂瘡面滲出物
- 軟化角質促進藥物滲透 從而達到治療皮膚瘡疥的目的。
各藥比例顯示重在殺蟲(大風子、輕粉共三兩)配合斂瘡(枯礬二兩),以桕油六兩調和,體現「治標為主、兼顧保護」的組方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大風子2兩,肉白礬(枯)2兩,真輕粉1兩,桕油6兩。
上為末,將桕油溶化和勻。
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 使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風子膏, 出處:《癧瘍機要》卷下。 組成:大風子肉2兩,肉白礬(枯)2兩,真輕粉1兩,桕油6兩。 主治:一切瘡疥、膿窠等瘡。
大風子膏,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一。 組成:大風子2兩(研膏),真輕粉1兩,枯礬1兩,黃連2兩,蛇床子2兩,桕油6兩。 主治:瘡疥。
大風子膏,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四引《集驗方》。 組成:大風子(去殼)10個,木鱉子(去殼)10個,硫黃3分,輕粉3分。 主治:肺風並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