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石飲
CI SH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9.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肺經 25%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磁石飲中包含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磁石的鎮心安神作用: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磁石能起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的作用。
- 磁石的降逆止嘔作用: 磁石能降逆止嘔,適用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眩暈等症狀。磁石飲中加入磁石,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噁心嘔吐,增強脾胃功能。
因此,磁石飲中包含磁石,是基於其鎮心安神、降逆止嘔的功效,用以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嘔吐眩暈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磁石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消渴後成癰疽。
「消渴」即中醫所述之糖尿病或類似代謝異常疾病,其病機多與陰虛燥熱、津液耗傷相關。長期消渴未癒,熱毒蘊結、氣血瘀滯,可發為「癰疽」(化膿性瘡瘍)。磁石飲針對此病機,以單味磁石煎煮內服,具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潛陽斂瘡之效,可能用於緩解消渴繼發之皮膚瘡瘍或內在癰腫。
組成與邏輯推理
磁石性味與功效:
- 性味:辛、鹹,寒。歸肝、心、腎經。
- 傳統作用:
- 潛陽安神:鎮攝虛火,安定心神,適用於陰虛陽亢之證(如消渴病常見之煩躁、失眠)。
- 清熱解毒:寒性可清熱,磁石外用或內服於瘡瘍,可能藉其收斂之性抑制熱毒。
- 補腎益精:消渴病機與腎虛相關,磁石入腎經,或能輔助固本。
炮製與用法邏輯:
- 杵碎煎煮:磁石質重難溶,杵碎後以水久煎(5升煮至4升),取其重鎮之氣與礦物微量成分。
- 冷服不拘時:候冷服用可能避免熱性助火,不拘時則強調持續調理,符合消渴慢性病特點。
治療原理推測:
- 物理性降火:磁石沉重下行,能引上焦虛火歸元,減少熱毒上攻致癰疽。
- 礦物質作用:古代可能觀察到磁石水煎液對瘡瘍有收斂或消炎效果,類似礦物藥外用斂瘡之理。
- 標本兼顧:既清熱解毒治標(癰疽),又潛陽安神、補腎固本(消渴)。
總結
此方簡潔,以磁石單味重鎮清熱,針對消渴病後期「陰虛熱毒」之癰疽。其邏輯在於通過礦物藥的寒涼沉降之性,調和內在火毒與氣血失衡,體現中醫「異病同治」與「重鎮療法」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磁石(性緊者)4兩。
上杵碎。
以水5升,瓷器中煮取4升,候冷,多少旋飲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糖尿病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磁石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組成:磁石(性緊者)4兩。 主治:消渴後成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