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散油膏

吹口散油膏

CHUI KOU SAN YO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喉科學講義》

方劑配方組成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吹口散油膏中加入凡士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稠劑: 凡士林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能使油膏的稠度適宜,方便塗抹及停留於患處,延長藥效。
  2. 保護作用: 凡士林可形成一層保護膜,隔絕外界刺激,並減緩水分蒸發,有助於藥物滲透和傷口癒合。

此外,凡士林也具有潤滑作用,可緩解患處乾燥、瘙癢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吹口散油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唇風」,即現代所稱的「唇炎」,表現為嘴唇紅腫、乾裂、脫屑,甚或糜爛滲液,多因風熱濕邪蘊結或陰虛血燥所致。油膏劑型能滋潤局部,緩解乾裂疼痛,而青吹口散為清熱解毒、收斂生肌之方,兩者結合,共奏清熱袪濕、消炎斂瘡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青吹口散(3兩)
    原方出自《外科正宗》,通常由黃連、黃柏、青黛、薄荷、冰片等組成,具以下作用:

    • 清熱解毒:黃連、黃柏苦寒瀉火,青黛清肝涼血,針對唇部熱毒蘊結。
    • 收濕斂瘡:青黛、煅石膏能吸收滲液,促進潰瘍癒合。
    • 消炎止痛:薄荷、冰片辛涼透散,緩解局部灼熱疼痛。
  2. 凡士林(10兩)

    • 作為基質,質地黏稠,能形成保護膜,防止水分蒸發,改善唇部乾裂。
    • 輔助藥物附著患處,延長藥效,尤其適合慢性唇炎之燥裂症狀。

三、配伍思維與可能功效

  • 協同作用:凡士林潤燥治標,青吹口散清熱治本,標本兼顧。
  • 局部修復:清熱藥抑制細菌過度繁殖,收斂藥減少滲出,凡士林促進皮損修復,適用於濕熱夾雜或血熱型唇炎。
  • 劑型優勢:油膏質地較散劑更易滲透,且附著力強,適合黏膜薄嫩的唇部病灶。

四、中醫理論依據
唇風多因「脾胃濕熱上蒸」或「外感風燥」,此方以清熱燥濕為主,佐以潤燥養護,符合「清利濕熱、潤膚解毒」之法,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用藥邏輯。

傳統服藥法


青吹口散3兩,凡士林10兩。
先將凡士林烊化,冷卻,再將藥粉徐徐調入,和勻成膏。
搽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嘴唇紅腫嘴唇顫動

相同名稱方劑


吹口散油膏, 出處:《中醫喉科學講義》。 組成:青吹口散3兩,凡士林10兩。 主治: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