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粉紗條
HONG FEN SHA TI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粉紗條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紅腫熱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 止痛止癢: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止痛止癢的作用,能快速緩解外傷引起的疼痛和瘙癢,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恢復。
冰片的加入,提升了紅粉紗條的清熱解毒和止痛止癢功效,使其更能有效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疾病等症狀。
「紅粉紗條」方劑中包含凡士林,其主要原因在於凡士林的特性:
- 潤滑作用: 凡士林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以使紗條更容易滑動,減少對傷口的摩擦,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保護作用: 凡士林可以形成一層薄膜,隔絕空氣和細菌,防止感染,並有助於保持傷口濕潤,加速組織再生。
因此,在「紅粉紗條」方劑中加入凡士林,可以增強其潤滑和保護傷口的功效,有利於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紅粉紗條主治「潰瘍」,中醫古籍所指潰瘍多屬瘡瘍後期,膿腐未盡、新肉未生之證。此方以「提毒去腐」為核心功效,針對潰瘍面腐肉黏著、膿血浸淫的病理特點,透過外用直接作用於瘡面,促進膿腐脫落,為生肌斂瘡創造條件。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紅粉(升丹)
- 為方中君藥,性烈,主含氧化汞(HgO)。
- 傳統認為其具強力「化腐提膿」之效,能穿透瘡面,直接腐蝕壞死組織,加速膿毒排出。古法強調「腐肉不脫則新肉不生」,紅粉正是攻邪之峻品。
朱砂(辰砂)
- 輔助紅粉,主含硫化汞(HgS)。
- 除鎮靜安神之性外,外用可協同紅粉「解毒斂瘡」,抑制瘡面邪毒;其色赤入血分,古籍載其能「殺皮膚中蟲瘡」,可能與抑菌作用相關。
玉紅膏(生肌玉紅膏化裁)
- 由當歸、白芷、血竭、輕粉等組成,原方功效生肌潤膚。
- 此處取其「調和藥性」之用:緩和紅粉、朱砂之燥烈,並透過潤澤作用防止瘡面過度乾裂,為後續生肌奠定基礎。
【配伍邏輯與原理】
「猛藥佐以潤護」架構:
紅粉、朱砂以汞劑為主,性猛而專攻腐毒;玉紅膏則為油性基質,既能減緩汞劑對正常組織的刺激,又能保持瘡面濕潤環境,符合中醫「去腐而不傷正」的瘡瘍外治原則。「紗條載藥」形式:
高壓消毒後,藥力滲入紗布纖維,既能緩釋藥效,又可吸附瘡面滲出物,達到「腐去則肌生」的物理性協同作用。
此方體現中醫瘡瘍外治「腐去-毒清-肌生」的階段性治療邏輯,以汞劑為核心,強力攻邪,佐以養護,專攻慢性潰瘍之頑固腐爛。
傳統服藥法
紅粉末25克,朱砂末6克,玉紅膏125克。
提毒去腐。
上藥熔化,用紗布剪成不同大小的塊片,浸藥內,經高壓消毒後備用。
用時直接敷於潰瘍面,外用紗布、膠布固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紅粉紗條,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紅粉末25g,朱砂末6g,玉紅膏125g。 主治:提毒去腐。主治:潰瘍。
紅粉紗條,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 紅粉紗條(《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京紅粉1兩5錢,利馬錐1兩,冰片1錢,凡士林半鎊。主治:化腐生肌。 。 主治:化腐生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