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石榴飲子

醋石榴飲子

CU SHI LIU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九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2%
心經 12%
腎經 12%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醋石榴飲子中加入石榴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瀉:石榴皮性澀味酸,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等症狀,石榴皮能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起到止瀉效果。
  2. 抑菌消炎:石榴皮中含有石榴皮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消炎作用。對於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石榴皮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

因此,醋石榴飲子中加入石榴皮,可以發揮收斂止瀉和抑菌消炎的功效,對於治療腸道疾病有一定的幫助。

醋石榴飲子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石榴的寒涼之性,防止服用後出現胃寒、嘔吐等不適。
  2. 調和氣血: 生薑味辛,能行氣活血,搭配石榴的酸味,能起到調和氣血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狀況。

醋石榴飲子中加入黑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補腎益氣:黑豆味甘性平,入脾、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通絡的功效。與石榴、醋等藥材配合,能加強補腎益氣的效用,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二、降脂降壓:黑豆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降低膽固醇,有助於控制血壓。與醋的酸性相輔相成,能增強降脂降壓效果,對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醋石榴飲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不得語」,即因風邪中絡或臟腑氣血失和所致言語謇澀、口不能言的症狀。古代醫家認為,中風失語與風痰阻絡、氣血瘀滯或津液虧損相關,此方通過調和氣血、祛風化痰、生津潤燥以恢復言語功能。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解析

1. 主藥:醋石榴皮(酸澀收斂,固攝化瘀)

  • 性味歸經:酸澀溫,入肝、大腸經。
  • 作用
    • 收斂固攝:防止津液過度耗散,穩定氣機。
    • 化瘀通絡:古代認為醋製後能活血散結,緩解血脈瘀阻。
    • 解毒祛風:石榴皮具輕微祛風作用,合用於風邪內擾。

2. 輔藥:生薑(辛溫散邪,化痰開竅)

  •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脾、胃經。
  • 作用
    • 散寒祛風:辛溫發散外風,通陽氣以開閉塞。
    • 化痰醒神:生薑能溫化痰濕,助痰阻經絡之語塞緩解。

3. 佐藥:青州棗、黑豆(補益氣血,柔肝息風)

  • 大棗
    • 甘溫補血:養脾益氣,助氣血生化以營筋脈。
    • 緩和藥性:配伍生薑調和營衛,防石榴皮過澀。
  • 黑豆
    • 補腎平肝:滋養腎水以制肝風內動,利水消腫。
    • 解毒活血:黑豆可解風毒,助血脈通暢。

4. 使藥:牛乳、梨汁(潤燥生津,濡養筋脈)

  • 牛乳
    • 甘潤滋陰:補虛損,潤燥結,緩解津枯血燥。
  • 梨汁
    • 清熱生津:涼潤熄風,化痰利咽,直接濡養咽喉舌本。

5. 煎煮溶媒:淡漿水(調中降逆)

  • 唐代「淡漿水」為發酵米湯,性甘涼,能調和中焦、降逆氣,助藥力上行下達。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祛風化痰:生薑散外風,石榴皮斂內風,配伍化解風痰膠結。
  2. 養血通絡:黑豆、大棗補益肝腎氣血,改善血瘀阻絡。
  3. 滋潤清熱:牛乳、梨汁潤燥生津,防止陰虛風動,緩解舌竅不利。
  4. 標本兼治:酸收(石榴皮)與辛散(生薑)並用,既固正氣又祛邪氣。

總結:此方從「風、痰、瘀、虛」四方面著手,通過收斂化瘀、溫散痰濕、補養氣血、滋陰潤燥,共同恢復舌本靈活,改善中風失語。

傳統服藥法


醋石榴皮1枚(銼),生薑1兩(折碎),青州棗14枚(掰,去核),黑豆2合。
上以淡漿水3大盞,煎至1盞半,去滓,入牛乳3兩,好梨2顆(絞取汁),和令勻。溫服1合,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醋石榴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九。 組成:醋石榴皮1枚(銼),生薑1兩(折碎),青州棗14枚(掰,去核),黑豆2合。 主治:中風不得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