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霞錠子

CUI XIA D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3%
膀胱經 11%
脾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8%
心經 8%
膽經 4%
小腸經 3%
肝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翠霞錠子]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翠霞錠子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翠霞錠子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翠霞錠子作為治療暑熱症狀的方劑,寒水石可以有效降低體溫,緩解暑熱引起的不適。
  2. 止渴生津: 暑熱易導致津液虧損,出現口乾舌燥、口渴等症狀。寒水石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補充津液,緩解口渴症狀。

因此,寒水石的加入,能有效提升翠霞錠子清熱解暑、止渴生津的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翠霞錠子方劑中使用滑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翠霞錠子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尿路感染,滑石可有效清熱利濕,促進尿液排出,緩解尿頻、尿痛等症狀。
  2. 利尿排石: 滑石具有利尿排石的作用,能促進腎結石、膀胱結石等尿路結石的排出。翠霞錠子中加入滑石,除了清熱利濕之外,也輔助排石,減少結石復發的機率。

「翠霞錠子」方劑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翠霞錠子多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狀況。
  2. 收斂止血: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翠霞錠子可能用於治療濕疹等伴有滲出液的皮膚病,白礬能收斂滲出液,減少炎症反應,加速癒合。

總而言之,白礬在翠霞錠子中發揮著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翠霞錠子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廣泛應用於調理人體的各種不適症狀。其中包含輕粉,這是一種由雲母礦物加工而成的藥材,具有清腸利尿、解毒通便的功效。輕粉在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幫助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身體的解毒能力,從而增強整體的健康狀態。

輕粉的添加不僅能提升藥效,還可以與其他成分形成協同作用,使方劑的整體效益得以提高。在中醫理論中,輕粉的寒性特徵使其成為適合於熱證、濕重或便祕症狀患者的良藥。通過調整脾胃功能,輕粉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吸收養分,清除廢物,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輕粉在翠霞錠子中的使用,反映了中醫對藥物組合和效果演繹的深刻理解與智慧。

翠霞錠子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砒霜。這一成分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爭議,因為砒霜在現代醫學中被認為是一種有毒物質。然而,在中醫理論中,砒霜的使用是有其特定目的的。中醫認為砒霜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特別是在治療某些皮膚病、腫瘤及其他疾病時,能夠起到良好的療效。

砒霜的用量和配方非常講究,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過量而造成毒副作用。其成分的運用往往是基於古代經驗和臨牀實踐的積累,強調的是整體觀和辨證施治。儘管砒霜的使用存在一定風險,但當以科學態度和嚴格控制劑量的方式使用時,它仍然可以成為中醫藥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因而,對於翠霞錠子的使用,應謹慎而為,重視安全和效果的平衡。

翠霞錠子中加入雲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痛止癢: 雲母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的功效。翠霞錠子常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雲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
  2. 利水滲濕、通絡止痛: 雲母還具有利水滲濕、通絡止痛的功效。翠霞錠子中加入雲母,可以幫助利水滲濕,排除體內濕熱,同時通絡止痛,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疼痛。

總之,翠霞錠子中加入雲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止痛止癢、利水滲濕、通絡止痛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翠霞錠子主治功效分析

翠霞錠子,見於多本古代中醫典籍,其主要功效被描述為:治療年深冷瘻、日久惡瘡,以及有歹肉(壞死組織)的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翠霞錠子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去腐生肌:古文中多次提到翠霞錠子用於“歹肉盡去,好肉長平”,說明其主要作用是去除瘡口中的壞死組織,促進健康肉芽組織的生長。這與方劑中銅綠、白礬、粉霜等成分的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收斂等功效相符。

  2. 深層清潔:古文描述“膿水惡物,漸漬根深”,並用“翠霞錠子紝入瘡內”,表明該方劑可以深入瘡口,清除深層的膿液和腐敗物質。這可能是因為錠劑的劑型,配合方劑中的滑石等成分,有助於藥物深入瘡口發揮作用。

  3. 配合灸法:多篇古文提到翠霞錠子與灸法配合使用,例如“用艾炷灸二十一壯”、“外以附子末唾調作餅如錢厚,以艾炷灸之”。灸法可以溫通經絡、活血化瘀,與翠霞錠子的去腐生肌作用相輔相成,加速瘡口的癒合。

  4. 內外兼治:部分古文強調在應用翠霞錠子的同時,還需“內服應病之劑”,例如“仍服內託之藥”、“內服補接之劑”。這說明,對於複雜的瘡瘍病症,單純外用藥物可能不足,還需要結合內服藥物,從整體上調節身體的氣血陰陽,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5. 多方配合:一些古文提及翠霞錠子與信效錠子互換使用,或與碧雲錠子、碧玉錠子等根據病情和病程的需要搭配使用。這說明瞭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時,會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和調整方劑,以期達到最佳療效。

總結:

綜合分析古文內容,可以推斷翠霞錠子是一種外用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年深日久的瘡瘍,特別是伴有深層膿液和壞死組織的情況。其治療原理是通過藥物的去腐生肌、深層清潔作用,配合灸法和內服藥物的輔助,達到促進瘡口癒合的目的。此外,古代醫家還會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和個體差異,靈活運用翠霞錠子,並與其他方劑配合使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銅綠3錢,寒水石(煅)3錢,滑石3錢,明礬1錢2分半,膩粉1錢2分半,砒霜1錢2分半,雲母石(研如粉)1錢2分半。
上為細末,糊為錠子,如麻黃粗細,長短不拘。
量瘡口深淺經之。如修合此,候天色晴明則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翠霞錠子, 出處:《玉機微義》卷十五。 組成:銅綠3錢,寒水石(煅)3錢,滑石3錢,明礬1錢2分半,膩粉1錢2分半,砒霜1錢2分半,雲母石(研如粉)1錢2分半。 主治:瘻瘡年深冷痛,日久惡瘡,有歹肉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