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蜜湯
CONG M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馮氏錦囊秘錄》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蔥蜜湯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其 辛溫解表 的功效,有助於驅散外感風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可發散風寒、通鼻竅,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蜜則具有潤肺止咳、滋陰生津的功效,可緩解蔥白辛辣刺激,並增強其止咳化痰的療效。
因此,蔥白與蜜相配,可起到 解表散寒、止咳化痰 的作用,適合於風寒感冒初期患者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蜜湯」主治功效分析
蔥蜜湯,由蔥白與蜂蜜組成,雖僅二味,其功效卻不可小覷。從古籍記載中可見,蔥蜜湯並非單純的止咳潤燥之劑,而是作為引經藥,調和藥性,輔助其他藥方發揮療效的重要角色。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之功,能溫肺止咳、利尿消腫、解毒散結。《藥性論》記載其能「通關節,散寒氣,主傷寒頭痛」。在此方中,蔥白之辛溫可助發散,促進氣血運行,並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蜂蜜,性平味甘,入肺、脾、大腸經,具有滋潤養陰、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平肝安神、調和百藥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蜂蜜能「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而在此方中,蜂蜜主要發揮其滋潤之性,既可緩解藥物的刺激,又能調和藥性,使之不至於過於燥烈,並能滋潤腸道,輔助通便。
綜合古籍分析,蔥蜜湯主要作為以下幾方面的輔助治療方:
引經藥,增強藥力:如《聖濟總錄》中,檳榔散用於治療諸蠱、中蠱吐血及風熱便祕時,均佐以蔥蜜湯調服。在此,蔥蜜湯並非主藥,而是輔助檳榔等藥物發揮其療效,蔥白之辛散,可引藥入經,而蜂蜜之甘緩,可調和藥性,減少刺激,令藥效更加平和且直達病竈。
調和藥性,緩解腸道刺激:如《聖濟總錄》中治療風熱便祕時,檳榔與朴硝、大黃等峻下之藥同用,加入蔥蜜湯調服,可緩和藥物的峻烈之性,減輕腸道刺激,並潤腸通便,達到通腑洩熱的目的。又如荊芥散治便祕,佐以溫生薑蜜湯,亦是取其溫潤通便之效,且可驅散寒邪。
解表散寒,輔助止痛:如《類編朱氏集驗醫方》中,防風天麻散治驚風頭痛時,亦佐以蔥蜜湯下。此時,蔥白的發散解表,可助藥物祛風止痛,而蜂蜜的潤燥,可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且調和藥性。
潤燥通便,治療嬰孩虛祕:《馮氏錦囊祕錄》記載,蔥白水煎去蔥,加入炒阿膠及生蜜,可治療嬰孩虛祕。此時,蜂蜜的潤腸通便作用至關重要,配合蔥白的溫通之性,既能潤燥,又能推動腸道蠕動,以達到通便的目的。
綜上所述,蔥蜜湯並非單純的溫補之劑,而是具有多重功效的輔助藥方。其核心作用在於引經、調和、潤燥。蔥白之辛散,可引藥入經,並助藥力發散;蜂蜜之甘潤,可調和藥性,緩和刺激,並潤腸通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輔助其他藥方,發揮其治療作用。古籍中多將其作為輔助藥引,可見其在方劑中的重要性與獨特價值。
傳統服藥法
蔥白3莖。
水煎,去蔥,入炒阿膠及生蜜溶化,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蜜湯, 出處:《馮氏錦囊秘錄》卷三。 組成:蔥白3莖。 主治:嬰孩虛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