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鯉魚散」方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血餘炭為牛血煅燒後的炭,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鯉魚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狀,血餘炭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活血化瘀: 血餘炭入血分,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熱毒瘀滯所致的瘡瘍腫毒,血餘炭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傷口癒合。
鯉魚散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消腫止痛的功效。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此外,皁莢還具有殺蟲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防止感染加重。因此,在鯉魚散中加入皁莢,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等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鯉魚散」方劑中含有「硇砂」的主要原因是:
- 殺蟲止癢: 硇砂性寒,具有強烈的殺蟲止癢功效,可有效抑制寄生蟲的滋生,並減輕皮膚瘙癢症狀。鯉魚散主要針對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硇砂可以作為主要藥物之一,快速控制病情。
- 消腫生肌: 硇砂亦有消腫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對於皮膚病引起的潰爛、傷口等,硇砂可以幫助傷口癒合,加快病程恢復。
然而,由於硇砂毒性較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以避免中毒風險。
鯉魚散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鯉魚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穿山甲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散結消腫: 穿山甲還有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作用。鯉魚散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穿山甲的加入可增強藥效,共同達到散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鯉魚散方中包含墨,其目的在於:
- 活血化瘀: 墨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鯉魚散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墨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
- 引藥入肝: 墨性沉降,能將藥力引導至肝經,加強藥效。鯉魚散中其他藥物多入肝經,墨的加入能引導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鯉魚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及藥理分析
鯉魚散由以下五味藥材組成:
- 血餘炭: 為人髮燒製而成,性味苦澀平,主要功效在於止血、化瘀、固腸止瀉。其炭化後具有收斂止血之效,並能協助清除體內瘀血,並能固澀腸道,緩解腹瀉。
- 皁莢: 性味辛溫,具清熱、解毒、消痰、利咽之功。可用於緩解體內熱邪,清除毒素,化解痰液,並能緩解咽喉腫痛。
- 硝砂: 性味鹹寒,具破積、行氣、散瘀、殺蟲之效。可助於消散體內積聚之物,疏通氣機,消散瘀血,並能殺滅體內寄生蟲。
- 穿山甲: 性味鹹寒,具活血、通絡、散結、消癥之功。能活絡血脈,疏通經絡,化解體內結塊,並能消除腫塊。
- 墨: 性味鹹平,具止血、涼血、消腫、止痛之效。可助於止血,清涼血熱,消散腫脹,並能緩解疼痛。
主治病症及治療原理
《太平聖惠方》記載,鯉魚散主治「產後惡血不散,衝心痛悶」。結合方劑組成,可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產後惡血不散,乃因產後氣血虛弱,導致瘀血內滯,阻礙氣機運行,進而引起衝心痛悶。
- 針對惡血不散: 本方以血餘炭、硝砂、穿山甲活血化瘀,促使產後惡露排出。血餘炭能收斂止血,防止出血過多;硝砂破積散瘀,推動瘀血運行;穿山甲活血通絡,加強活血化瘀之力。
- 針對衝心痛悶: 衝心痛悶,多因瘀血阻滯,心脈不暢所致。本方以墨止痛,並輔以硝砂行氣,疏通經絡,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疼痛。
- 整體協同: 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從根本上解決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內停的問題,有效緩解衝心痛悶。皁莢清熱解毒,雖非直接針對主症,但可輔助清除體內餘毒,有助於整體恢復。
總結
鯉魚散以其獨特的藥材組合,針對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內停導致的衝心痛悶,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其組方配伍兼顧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多方合力,從根本上改善產後婦女的病理狀態,促使身體恢復。此方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值得深入研究和應用。
傳統服藥法
鯉魚2兩,亂發1兩,皂莢1挺(長7-8寸者),硇砂1兩,穿山甲1兩,香墨半兩。
上件藥,同入於固濟了瓷瓶內,密封泥,候乾,用炭火燒令通赤,待冷取出,入麝香1分,同研令極細。
每服1錢,紅蘭花酒調下,不拘時候。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鱣魚散」。方中鯉魚,《普濟方》引作「鱣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鯉魚散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鯉魚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鯉魚2兩,亂發1兩,皂莢1挺(長7-8寸者),硇砂1兩,穿山甲1兩,香墨半兩。 主治:産後惡血不散,衝心痛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