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攝真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之效。攝真湯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龍骨可平息心神,安撫驚悸,改善睡眠。
- 固腎止遺: 龍骨還具有固腎止遺的作用,可治療腎氣虛弱導致的遺精、尿頻等症。攝真湯中常配合其他滋陰補腎的藥材,與龍骨共同作用,以達到固腎止遺的效果。
攝真湯是一款具有調和作用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提升腎陽,改善陰陽失衡的情況。其中,桑螵蛸的加入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是其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桑螵蛸,即螳螂的外殼,從古至今被認為能夠補腎固精,尤其對於男性的生殖功能有促進作用。其性溫,味甘,有助於強化腎臟之陽氣,提升人體的生膽氣。
此藥材在攝真湯中主要起到加強腎陽的效果,對於因腎陽不足而引起的陽痿、早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另一方面,桑螵蛸還能平衡陰陽,使得男女皆可使用。此外,這味藥還具有安神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腎虛引起的心悸、失眠等問題。因此,攝真湯中的桑螵蛸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還使其適用範圍廣泛,成為調理腎臟,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成分。
攝真湯是一種源自中醫的方劑,主要用於健脾補腎、固精止洩,其組成中包含芡實,這是因為芡實具備多種功效。芡實,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補腎益精、健脾止瀉的特性。其形狀如小圓球,質地堅硬,且富含澱粉、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能有效提升人體的免疫力。
在攝真湯中,芡實的作用主要在於固精止洩,以調理腎虛引起的自汗、滑精等症狀。漢方醫學認為,肝腎相互影響,腎的健康直接關聯到生殖系統的功能。攝真湯將芡實與其他健脾補腎藥材相結合,可以提高整體療效,使患者在調理過程中更為舒適,並促進身體的良性循環。此外,芡實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對於腸胃虛弱患者而言,尤為重要。因此,芡實在攝真湯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兼顧了患者的整體健康。
攝真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功效。攝真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而茯苓則有助於健脾胃,利水滲濕,改善脾虛濕盛的病症。
2. 安神寧心:茯苓還有安神寧心的作用,能改善因脾虛濕盛而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攝真湯中加入茯苓,不僅能改善脾胃功能,還能起到安神寧心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攝真湯是一個在中醫上被廣泛應用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五味子,這是一種重要的藥材。五味子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主要用於滋補肝腎、收斂固澀。其味道獨特,包含酸、甘、苦、辣、鹹五味,故名五味子。在攝真湯中,五味子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效能,更能有效地調和其他藥材,改善方劑的適口性。
攝真湯常用於治療因心腎不交所引發的症狀,五味子的收斂特性有助於穩定情緒,減少焦慮與不安,進而促進睡眠。此外,五味子還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的效果,有助於身體的整體健康。因而,五味子在攝真湯中的設計不僅是為了增添藥效,更是為了協調作用,達到調理全身的效果,從而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療效。這也是中醫方劑講究的“君臣佐使”理論的具體體現。
攝真湯是一種具有調和陰陽、平衡內外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的秋石是一種重要成分,其主要功能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秋石的性味寒涼,能有效降火,特別適合用於治療因內熱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口腔潰瘍、喉嚨痛及皮膚感染等。這種藥材的礦物特性,使其能夠在體內形成一種有效的屏障,防止外邪侵襲,從而維持身體的健康平衡。
在攝真湯中,秋石的作用不僅僅是單一的清熱解毒,它還有助於促進其他成分的效果,加強整個方劑的療效。比如,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從全方位調理機體,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總體而言,秋石在這個方劑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中醫“君臣相配”的理論,將藥材的特性充分發揮,達到更好的療效。透過這些組合,攝真湯能有效應對多種健康問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攝真湯主治功效分析
**《雜病源流犀燭》**中記載,攝真湯主要針對「屢因嗔怒,肝陽升而上湧,氣衝心熱,嗆咳失血,墜則遺精,暮熱晨汗,脈象虛數,為陰陽樞紐失固者」之症。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在於平肝潛陽,固澀精氣,調和陰陽,以期恢復機體平衡。
病機分析
古文描述的症狀,均源於「嗔怒」導致的肝陽上亢。肝主疏泄,情緒波動過大,尤其怒氣,易使肝氣鬱結,鬱久化熱,肝陽上擾。肝陽升則氣血上湧,衝擊心胸,引發心熱、嗆咳,甚至咳血。肝經循行繞陰器,肝陽擾動,下迫精室,導致精關不固,出現遺精。此外,陰液被陽火耗傷,則見暮熱(傍晚發熱)和晨汗。脈象虛數,亦反映了陰液虧虛和陽氣偏亢的病理狀態。總體而言,此病機的核心在於肝陽上亢,擾亂陰陽樞紐,導致精關不固,陰液耗傷。
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攝真湯的組成,針對上述病機,精選藥材,各司其職,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
- 龍骨: 具鎮靜安神之效,能平肝潛陽,收斂浮越之氣,並能固澀精氣,止汗。
- 桑螵蛸: 入肝腎經,補肝益腎,固精止遺,能增強精關的固攝能力。
- 芡實: 健脾止瀉,並有固精止帶之功,可調理脾胃功能,使後天生化之源充足,亦能輔助固澀。
-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可清除體內濕邪,並能寧心安神,輔助龍骨的鎮靜作用。
- 五味子: 酸收斂澀,益氣養陰,能收斂固脫,防止精氣外泄,並能滋養陰液,以制約陽亢。
- 秋石: 為古代煉製的礦物藥,具有滋陰補腎,固精止瀉的功效,能夠滋養腎陰,從根本上解決精關不固的問題。
- 魚鰾: 魚鰾味甘性平,有滋陰補腎、益精止血的功效,古方多以之配伍補腎之品,能增強固澀之效。
綜觀全方,龍骨、桑螵蛸、芡實、秋石皆具固澀之功,針對精關不固,從根本上解決遺精問題;龍骨、五味子斂浮陽、滋陰液,使陰陽歸於平衡;茯苓健脾滲濕,避免濕邪滯留影響藥效;魚鰾則能滋陰補腎、益精止血,加強全方補腎澀精之力。諸藥合用,使肝陽得以潛降,精關得以固守,陰陽得以調和,諸症自然緩解。
主治功效總結
攝真湯的主治功效,在於平肝潛陽,固澀精氣,調和陰陽。針對因嗔怒導致肝陽上亢,擾動精室,引發遺精、失血、暮熱、盜汗等陰陽失調之症,有顯著的治療作用。此方劑不僅能緩解症狀,更能從根本上調整機體平衡,使陰陽調和,精關固密,恢復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傳統服藥法
魚鰾、生龍骨、桑螵蛸、芡實、茯苓、五味子、秋石。
前六味水煎,秋石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潛陽、固攝精氣的功效,適合肝陽上亢、陰陽失調所致的諸多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陽氣不足。
- 本方有固精止遺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攝真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組成:魚鳔、生龍骨、桑螵蛸、芡實、茯苓、五味子、秋石。 主治:屢因嗔怒,肝陽升而上湧,氣衝心熱,嗆咳失血,墜則遺精,暮熱晨汗,脈象虛數,爲陰陽樞紐失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