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斑散
QING B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肝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5%
心經 9%
脾經 9%
腎經 9%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輕斑散中包含絲瓜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斑止癢:絲瓜蒂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其富含的皁苷類物質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有助於淡化斑點,改善皮膚色素沉著。
2. 利濕通絡,活血化瘀:絲瓜蒂還能利濕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皮膚微循環,進而促進斑點消退。
綜上所述,絲瓜蒂在輕斑散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斑止癢、利濕通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色素沉著,達到祛斑美白的效果。
輕斑散中加入硃砂,主要源於其兩項功效:
- 涼血解毒:硃砂性寒,入心經,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因血熱毒盛引起的斑疹、瘡瘍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 鎮心安神:硃砂亦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心火亢盛、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心悸、煩躁等症狀。
因此,輕斑散中加入硃砂,旨在通過其涼血解毒和鎮心安神的作用,達到治療斑疹、瘡瘍、失眠等疾病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輕斑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輕斑散」主治「痘未見點時」,即痘疹(如天花、水痘等)尚未發疹的初期階段。其功效在於透過清熱解毒、透疹外出,使痘疹發出時「多者少,少者無」,減輕發疹的密度與嚴重程度,從而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絲瓜近蒂(連皮子,燒存性)
- 藥性與功能:絲瓜性涼,味甘,傳統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透疹之效。
- 炮製意義:「燒存性」為中藥炮製法,保留藥材有效成分的同時增強其收斂與解毒作用。此處燒存後研末,可能取其炭質吸附穢毒,並緩解血熱。
- 選用部位:「近蒂三寸」為絲瓜靠近根蒂部分,古代認為此處藥效較集中,能引藥力深入血分,協助痘毒外透。
朱砂
- 藥性與功能:朱砂性微寒,味甘,有毒,傳統用於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 配伍意義:在此方中,朱砂可能藉其寒涼之性協助清熱,並以其鎮靜作用緩解痘疹初起的煩躁不安,同時抑制熱毒亢盛。
配伍與服用方法
- 和勻砂糖調服:砂糖甘緩和中,既能矯味,亦能緩和朱砂毒性,並助藥力緩釋。甘味亦能補益中氣,輔助正氣托毒外出。
- 作用原理:全方以絲瓜蒂清熱透疹為主,朱砂清熱鎮靜為輔,透過涼血解毒、引毒外透,達到「痘出必稀」的效果。推測其機理可能在於調節血分熱毒,使痘疹發作時較為緩和,避免密集爆發而耗傷氣血。
結語
「輕斑散」組成簡練,針對痘疹初期熱毒內蘊的病理特點,結合清解與透發之力,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於發疹前干預,以減輕病症嚴重度。其邏輯重在「透毒外出,涼血制熱」,符合傳統痘疹治療中「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則。
傳統服藥法
絲瓜近蒂3寸(連皮子,燒存性,為末),朱砂5分。
上和勻,砂糖調下。痘出必稀,多者少,少者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輕斑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組成:絲瓜近蒂3寸(連皮子,燒存性,爲末),朱砂5分。 主治:痘未見點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