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甲丸

SHANG XIA JI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3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1%
脾經 11%
腎經 9%
膽經 6%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上下甲丸」方劑中使用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鱉甲味甘鹹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之效。鱉甲能滋陰清熱,降火解毒,適用於陰虛火旺、熱病煩躁、失眠多夢等症狀。
  2. 軟堅散結: 鱉甲還能軟堅散結,對於瘰癧、癭瘤、乳房腫塊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上下甲丸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骨: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骨骼痿軟、筋骨疼痛等症狀,龜板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龜板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風熱咳嗽等症狀。

上下甲丸屬於滋陰補腎、清熱解毒的方劑,龜板的加入,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滋陰補腎、強筋健骨、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上下甲丸」方劑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側柏葉味苦、性寒,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針對外感熱邪或內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同時,其涼血止血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出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

因此,在「上下甲丸」中加入側柏葉,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上下甲丸」方劑中加入「瓜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瓜簍子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方劑中若有熱毒之症,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濕熱下注等,則可藉由瓜簍子來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利尿通淋:瓜簍子能利尿通淋,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及濕熱,對於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例如尿路感染、尿頻尿急等,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瓜簍子在「上下甲丸」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方劑的治療作用。

「上下甲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降逆氣,止嘔吐。方中加入半夏,主要針對患者因痰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2. 燥濕化痰: 半夏亦具燥濕化痰之效,能祛除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方中加入半夏,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痰濕,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上下甲丸」方劑中含有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止痢: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方劑中若存在熱毒蘊結、濕熱下注的情況,則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並抑制腸道濕熱,達到止痢的效果。
  2. 抑菌抗炎: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對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黃連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上下甲丸」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該方劑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腹痛泄瀉等,而黃芩可以有效地清熱燥濕,改善濕熱症狀。
  2. 止咳化痰: 黃芩還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該方劑若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黃芩可以清熱解毒,並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上下甲丸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上下甲丸,出自《醫學入門》等古籍,由鱉甲、龜板、側柏葉、瓜蔞仁、半夏、黃連、黃芩等藥材組成。其主治功效為「退勞熱食積痰」。綜合古文所述,此方針對因勞倦內傷、飲食積滯、痰熱壅滯等因素引起的發熱病症,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病機分析

古文所載,「勞熱食積痰」明確指出了該方所針對的病機。此處的「勞熱」多指因勞倦內傷導致的虛熱,而非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食積」則指因飲食不節、消化不良導致的積滯,影響脾胃運化功能,易生痰熱。「痰」既有實痰,亦有因熱邪煎熬津液而成之痰。三者相互影響,相互為因,導致身體發熱。

《濟陽綱目》中提及,「內傷虛熱,經久不解,無表裡二證」,區分了外感發熱與內傷發熱的病機。內傷發熱多因「胃中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或「陰虛發熱」。而上下甲丸所治之「勞熱食積痰」,雖屬內傷發熱,但其病機側重於積滯化熱,與單純的陽虛或陰虛發熱有所不同。

方藥分析

上下甲丸的藥物組成,體現了其針對病機的治療思路:

  • 鱉甲、龜板: 二者皆屬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滋陰潛陽、退熱除蒸之功。鱉甲偏於軟堅散結,龜板偏於滋陰補腎,二者合用,能夠清除虛熱,同時滋補陰液,防止熱邪傷陰。
  • 側柏葉: 具有清熱涼血、止血之效,可清解體內伏熱,防止熱邪深入血分。
  • 瓜蔞仁: 具有潤肺化痰、利水消腫之功,可清除痰濁,利水消腫,助於排解體內積滯。
  • 半夏: 具有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效,可燥濕化痰,使痰易於排出,同時和胃降逆,消除因食積導致的胃腸不適。
  • 黃連、黃芩: 二者皆為苦寒之品,具有清熱解毒、燥濕之功,可清解體內積熱,消除熱邪。

綜上,本方配伍既有滋陰清熱之品,又有化痰消積之藥,針對勞熱食積痰的病機,具有較好的針對性。

治療原理

上下甲丸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

  1. 清熱: 透過黃連、黃芩、側柏葉等藥材,清除體內因積滯或勞倦產生的熱邪。
  2. 化痰: 藉由半夏、瓜蔞仁等藥材,化解體內痰濕,使痰易於排出。
  3. 消積: 透過半夏、瓜蔞仁等藥材,促進消化,消除飲食積滯。
  4. 滋陰: 利用鱉甲、龜板等藥材,滋養陰液,防止熱邪傷陰。

通過以上多重作用,上下甲丸達到退勞熱、消食積、化痰的治療效果。其作用不僅僅是退熱,更在於消除導致發熱的病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結

上下甲丸以鱉甲、龜板滋陰潛陽為基礎,輔以清熱、化痰、消積之藥,針對勞熱食積痰的病機,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此方配伍精當,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為治療內傷發熱提供了有效的藥物選擇。

傳統服藥法


鱉甲1兩,龜版1兩,側柏、瓜蔞子、半夏、黃連、黃芩、炒柏。
上為末,炊餅為丸服。
方中諸藥,《醫學入門》用各五錢。並雲:鱉甲、龜版善治陰虛食積發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化痰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上下甲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鱉甲1兩,龜版1兩,側柏、瓜蔞子、半夏、黃連、黃芩、炒柏。 主治:勞熱,食積,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