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茯蘇貝湯

DONG FU SU B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0.9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肺經 28%
胃經 15%
脾經 13%
腎經 7%
肝經 6%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冬茯蘇貝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適用於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2. 行氣止痛,解表發汗:紫蘇葉亦可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胸脅疼痛、腹脹等症狀。同時,其解表發汗作用,可幫助驅散體內的寒邪,減輕風寒入侵造成的症狀。

因此,冬茯蘇貝湯中加入紫蘇葉,旨在發揮其疏風散寒、宣肺止咳、行氣止痛等功效,以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等病症的效果。

冬茯蘇貝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麥門冬,可滋養肺陰,緩解肺燥,並輔助茯苓、蘇葉等藥物清熱化痰,疏散風熱,達到治療咳嗽、痰多等症狀。
  2. 護心安神:麥門冬兼入心經,能滋陰清熱,寧心安神。方劑中加入麥門冬,可緩解因肺熱上擾心神所導致的心煩、失眠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冬茯蘇貝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其清熱解毒之性可緩解肺熱,而潤肺之性可滋養肺燥,有助於改善因肺燥所引發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宣肺化痰:川貝母能宣肺通竅,疏散肺氣,幫助痰液排出。其化痰作用能有效緩解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之症,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效果。

冬茯蘇貝湯中包含茯苓,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本方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水腫、痰多、心悸失眠等症,茯苓可助其健脾利濕,改善水濕停滯,起到祛痰止咳、寧心安神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 茯苓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冬瓜、蘇葉等,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茯苓可與冬瓜 synergistically 利水消腫,與蘇葉 synergistically 宣肺化痰,整體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冬茯蘇貝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冬茯蘇貝湯由以下四味藥物組成:

  • 紫蘇葉: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和胃的功效。
  • 麥門冬: 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作用。
  • 川貝母: 性微寒,味甘、苦,具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的功效。
  • 茯苓: 性平,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

古代主治及病機分析

《辨證錄》指出,冬茯蘇貝湯主要針對「口渴之極,快飲涼水,水抑肺氣而不升,忽然瘖啞,不能出聲」的病症。此症的病機在於:

  1. 水邪遏肺: 患者因口渴而大量飲水,水飲停留在肺部,導致肺氣的宣降功能受阻。
  2. 肺氣鬱滯: 肺氣被水邪所阻,不得宣發,無法上達咽喉,故導致失音瘖啞。

治療原理

《辨證錄》中進一步闡釋了冬茯蘇貝湯的治療原理:

  • 宣通肺氣: 紫蘇葉辛溫,能夠發散肺經之邪,使肺氣宣通,恢復其宣降之功。
  • 分消水勢: 茯苓健脾利濕,能夠將停留在肺部的水飲分化滲利,減輕肺部壓力。
  • 滋潤肺陰: 麥門冬滋養肺陰,潤肺止咳,避免水邪耗傷肺陰。
  • 化痰止咳: 川貝母化痰止咳,清肺熱,協助肺氣恢復正常運行。

總而言之,冬茯蘇貝湯通過「宣」、「降」、「潤」、「化」的協同作用,達到宣肺氣、分水邪、潤肺陰、化痰液的目的,從而使肺氣恢復宣發,聲音得以恢復。

擴展應用及病機辨證

《辨證錄》進一步指出,冬茯蘇貝湯不僅適用於水飲遏肺引起的失音,也可用於治療「勞損弱怯,喘嗽不寧,漸漸喑啞」的病症。其病機為:

  1. 肺腎陰虛: 由於勞損弱怯,導致肺陰和腎陰虧虛。
  2. 肺失濡養: 肺為腎之母,肺陰虛損,無法滋養腎陰,反致腎水更枯。
  3. 母子俱病: 腎陰不足,無力上滋肺金,導致肺腎陰虛更加嚴重,最終氣息低沉,聲音嘶啞,呈現金破不鳴之象。

此時的治療思路,並非如世醫所言「補土生金」,而是應「大補腎子之水」。因為肺陰虧虛的根源在於腎陰不足,只有補腎水才能滋養肺金,恢復肺的功能。

冬茯蘇貝湯中的麥門冬滋養肺陰,同時也兼顧滋養腎陰,配伍茯苓的利濕健脾,更可以防止滋陰藥物礙脾。蘇葉宣肺化飲,川貝母清熱化痰,皆可輔助肺氣的恢復。由此可見,冬茯蘇貝湯不僅可以針對水飲遏肺的實證,也可以針對肺腎陰虛的虛證,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總之,冬茯蘇貝湯的主治功效是通過宣肺氣、分水濕、潤肺陰、化痰止咳來達到治療失音的目的,其治療原理是在辨明病機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證候選用適當的藥物,以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蘇葉3錢,麥冬2兩,貝母3錢,茯苓5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肺熱痰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者。陰虛肺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冬茯蘇貝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蘇葉3錢,麥冬2兩,貝母3錢,茯苓5錢。 主治:口渴之極,快飲涼水,水抑肺氣而不升,忽然瘖啞,不能出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