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肺化痰膏

潤肺化痰膏

RUN FEI HUA T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心經 23%
腎經 15%
大腸經 7%
肝經 7%
胃經 7%
脾經 7%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潤肺化痰膏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將痰液中的水分排出,減少痰液黏稠度,使之更容易咳出。同時,茯苓健脾寧心,能改善因脾虛痰濕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助於肺部的恢復。

此外,茯苓性味甘淡平,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發揮潤肺化痰的作用,且藥性平和,較為安全。

潤肺化痰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其能有效緩解肺燥津傷引起的咳嗽、痰少、口乾舌燥等症狀,與潤肺化痰膏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清熱化痰: 麥門冬除了滋陰潤肺,亦具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熱痰、燥痰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麥門冬能起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不適。

潤肺化痰膏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其能有效地清除肺熱,滋潤肺燥,並能化解痰液,使其易於咳出,對於熱痰、燥痰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宣肺止咳,散結消腫: 川貝母還具有一定的宣肺止咳、散結消腫作用。其能宣通肺氣,使肺氣流通,並能散結消腫,對於肺部積痰、腫脹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潤肺化痰膏中加入川貝母,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宣肺止咳等功效,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的目的。

潤肺化痰膏中加入胡桃仁,主要源於其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肺、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其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能滋養肺陰,潤燥止咳,並可促進痰液排出,有助於緩解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

因此,潤肺化痰膏中加入胡桃仁,可起到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增強方劑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潤肺化痰膏」,主治「小兒哮喘」,其功效核心在於「潤肺滋陰、化痰止咳」。古代醫家認為,小兒哮喘多因肺燥津虧、痰熱內蘊,或久咳耗傷肺陰所致。方中以梨汁、蜂蜜等甘潤之品為主,佐以化痰止咳之藥,意在潤澤肺陰、稀釋黏痰,使氣道通暢而喘咳自平。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大白梨汁(1斤)

    • 性味甘微酸、涼,歸肺、胃經。
    • 傳統功效: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擅長緩解肺燥乾咳。
    • 現代理解:富含水分及果糖,能直接滋潤呼吸道,降低痰液黏稠度。
  2. 白茯苓(4兩,乳製)

    • 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經。
    • 傳統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乳製後加強潤燥之性。
    • 現代理解:可能調節呼吸道黏液分泌,間接減少痰量。
  3. 麥冬(4兩,熬汁)

    • 性味甘微苦、微寒,歸肺、胃、心經。
    • 傳統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適用於陰虛燥咳。
    • 現代理解:其多糖成分可能具黏膜保護作用,緩解氣道乾燥。
  4. 川蜜(1斤)

    • 性味甘平,歸肺、脾、大腸經。
    • 傳統功效:補中潤燥、止咳解毒,為潤肺膏方常用基質。
    • 現代理解:蜂蜜的抗菌與抗炎特性或能減輕氣道炎症。
  5. 川貝母(2兩,去心研末)

    • 性味苦甘微寒,歸肺經。
    • 傳統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尤宜熱痰燥咳。
    • 現代理解:生物鹼成分可能抑制咳嗽中樞,並促進痰液排出。
  6. 核桃肉(4兩)

    • 性味甘溫,歸肺、腎、大腸經。
    • 傳統功效:溫肺定喘、潤腸通便,輔助肺腎氣陰雙補。
    • 現代理解:富含油脂可潤滑腸道,間接減輕肺氣上逆(中醫「肺與大腸相表裏」理論)。
  7. 童便(痰中帶血時加4兩)

    • 性味鹹涼,歸肺、肝、腎經。
    • 傳統功效:滋陰降火、止血化瘀,用於陰虛出血證。
    • 現代理解:可能含尿激酶等成分,調節局部微循環。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潤燥為主、化痰為輔」:

  • 甘潤組合(梨汁、麥冬、蜂蜜)直接滋養肺陰,緩解呼吸道乾燥;
  • 化痰組合(川貝、茯苓)稀釋痰液,改善氣道阻塞;
  • 標本兼顧:核桃肉溫腎納氣,預防喘咳根於腎虛,符合「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理論。
    整體形成「潤肺→化痰→降氣」的治療邏輯,適用於陰虛痰黏型哮喘,尤其小兒臟腑嬌嫩、不耐攻伐者。

可能功效延伸

若無明顯熱象(如痰黃、發熱),此方亦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或肺結核所致之乾咳,惟須辨證加減。其組方特色在於避開苦寒傷胃之品(如黃芩),改以甘潤緩和之劑,符合小兒用藥「輕清潤透」原則。

傳統服藥法


大白梨汁1斤,白茯苓4兩(乳 制,曬乾,研極細末),麥冬4兩(熬汁),川蜜1斤,川貝母2兩(去心,研末),核桃肉4兩(去皮淨,搗爛)。
先將梨汁熬熟,次將蜜煉熟,入前藥在內,再熬成膏。
如痰有血,入童便4兩在內,每早空心白湯調半茶鐘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膩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潤肺化痰膏,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十二。 組成:大白梨汁1斤,白茯苓4兩(乳制,曬乾,研極細末),麥冬4兩(熬汁),川蜜1斤,川貝母2兩(去心,研末),核桃肉4兩(去皮淨,搗爛)。 主治:小兒哮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