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金散

丹金散

DAN J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凡溪心法附餘》卷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肺經 25%
腎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0%
胃經 10%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丹金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丹金散中藥性多偏於辛、苦、燥,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不受損害,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解毒,調和諸藥,與丹金散中的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總之,甘草在丹金散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丹金散方中包含黃藥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黃藥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丹金散主治心火亢盛,熱毒熾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症,黃藥子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丹皮、生地等相輔相成,達到清熱涼血止血的效果。

二、利濕通淋,消腫散結:黃藥子亦具利濕通淋,消腫散結的功效。丹金散除了治出血症,也可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黃藥子可利濕通淋,消腫散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赤小豆、車前子等相配合,起到利濕通淋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丹金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丹金散主治「鼻衄不止」,即鼻出血難以自止之症。其證屬血熱妄行或肺胃熱盛,迫血上溢鼻竅所致。方中藥材皆具清熱涼血之效,尤其針對鼻衄之急性出血,以「新汲水調服」取其寒涼之性,助清熱降火而止血。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土馬鬃(牆上舊草)

  • 性味功效:性涼,味微苦,傳統視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藥。生長於牆垣陰濕處,得風露清氣,故能上清肺熱,兼引血下行。
  • 邏輯應用:鼻衄多因肺熱上衝,血絡損傷,此藥直清肺經鬱熱,兼收斂止血,尤宜於熱證鼻衄。

2. 甘草

  • 性味功效:生用性微涼,可清熱解毒、緩急和中,並有調和諸藥之效。
  • 邏輯應用:既能助土馬鬃、黃藥子清熱,又能緩解苦寒藥性,防止寒涼傷胃,同時甘草本身亦有緩解黏膜炎症之效,間接助止血。

3. 黃藥子

  • 性味功效:性平味苦,傳統用於涼血降火、散瘀解毒,尤擅清肺胃之熱。
  • 邏輯應用:鼻衄若因胃火上炎,黃藥子可降胃火;其散瘀之性兼防血止留瘀,契合「止血不留瘀」之理。

全方配伍邏輯

  • 清熱涼血為主:三藥協力清泄肺胃之熱,熱除則血自寧,鼻衄可止。
  • 標本兼顧:土馬鬃、黃藥子直折火勢治本,甘草調和護胃,兼顧症狀緩解。
  • 給藥設計:以新汲冷水送服,增強清熱之效,符合「熱者寒之」原則。

此方簡潔,針對鼻衄實熱證,體現中醫「熱迫血行—涼血止血」之核心病機對應邏輯。

傳統服藥法


土馬鬃(即牆上舊草)2錢,甘草2錢,黃藥子半兩。
上為末。
每服2錢,新汲水調下,不止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流鼻血

相同名稱方劑


丹金散, 出處:《凡溪心法附餘》卷十一。 組成:土馬鬃(即牆上舊草)2錢,甘草2錢,黃藥子半兩。 主治:鼻衄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