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三太保丹中包含露蜂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 露蜂房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疏風止咳: 露蜂房亦可用於治療風熱咳嗽,因其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能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
十三太保丹方劑中,露蜂房的加入,配合其他藥物,可以增強清熱解毒、疏風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十三太保丹中加入丁香,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暖胃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消食化積:丁香還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能促進脾胃消化,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十三太保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丁香的加入有助於溫胃止嘔、消食化積,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十三太保丹中包含蓽茇,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散寒,助陽補腎: 蓽茇性溫,入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的作用。十三太保丹本身主治陽虛寒凝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泄、宮寒不孕等症,蓽茇可溫陽補腎,增強藥效。
- 行氣止痛,溫通經絡: 蓽茇還具有行氣止痛、溫通經絡的功效。十三太保丹中包含許多溫補藥材,蓽茇的加入可助其行氣活血,溫通經絡,促進藥物流通,發揮更好的療效。
十三太保丹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有二:
一、 散寒解表,通鼻竅: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通鼻竅的功效。方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見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
二、 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細辛亦可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對於因寒邪客肺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細辛可起到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
總之,細辛在十三太保丹中,主要發揮散寒解表、通鼻竅和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十三太保丹方中包含「百草霜」,主要原因為其能清熱解毒,並兼具收斂止血之效。
百草霜為多種植物經過燒灼後所產生的灰燼,其性寒,味苦,可清熱解毒,對於各種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皆具療效。同時,百草霜亦具收斂止血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
在十三太保丹中,百草霜與其他藥材相配合,能夠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治療各種熱毒所致的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十三太保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用於「陰性腫瘍」,如附骨疽毒、濕痰流注、瘰癧、乳疽乳癖等,特點為病程緩慢、局部皮色不變或暗沉、腫痛綿綿,屬寒濕痰瘀凝滯所致;另治寒性牙痛、風寒頭痛,顯見其針對陰寒、風邪、痰瘀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露蜂房(君藥):
- 性平微毒,善祛風攻毒、散腫止痛,為治癰疽瘰癧要藥。其走竄之性可深入病所,破結消積,針對陰疽痰核之宿邪。
公丁香、蓽茇、細辛(臣藥):
- 三者均為辛溫之品。丁香溫中降逆,蓽茇散寒止痛,細辛祛風散寒通竅,合而增強溫通經絡、散寒化痰之力。寒濕得溫則散,痰瘀得辛則行,共解陰疽之沉寒痼冷。
百草霜(佐使藥):
- 為燃燒雜草後之灰燼,性溫止血兼能散瘀。其收澀之性可防諸藥辛散太過,且「炭藥入血分」,助化久病瘀滯,兼具吸附拔毒之效。
配伍特點:
- 全方以「溫通消散」為核心,辛溫藥物為主,佐以炭藥調和。
- 治陰疽:露蜂房攻毒散結為主導,配合辛溫藥溫化寒痰,使氣血流通,腫消痛止。
- 治牙痛頭痛:細辛、丁香善走竅除痺,蓽茇散局部寒凝,對風寒上攻之證尤宜。
外敷增效:
- 配合太乙藥肉(傳統膏藥基質)及乳香、沒藥,增強活血定痛之效,使藥力直透病所。寒性牙痛加樟腦,取其辛烈走竄,助藥速達齒齦。
此方體現「溫陽散寒、化痰祛瘀」之治法,符合中醫「陰疽當溫通」的原則,針對陰寒痰瘀互結之證有層次地破解。
傳統服藥法
露蜂房4兩,公丁香2兩,蓽茇2兩,細辛2兩,百草霜2兩。
消腫散瘀止痛。
上為末,瓷瓶貯存。
附骨疽毒、濕痰流注、瘰癧、乳疽乳癖,包括一切陰性腫瘍,以十三大保丹3錢,太乙藥肉3兩,加乳香5分,沒藥5分,烊化拌勻,攤膏敷貼;寒性牙痛,以十三大保丹2份,樟腦1份研勻,少許摻膏
本方方名,《簡明中醫婦科學》引作「太保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寒涼性偏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三太保丹, 出處:《上海中醫藥雜誌》(1957;l)引《九芝集方》。 組成:露蜂房4兩,公丁香2兩,蓽茇2兩,細辛2兩,百草霜2兩。 主治:消腫散瘀止痛。主治:附骨疽毒、濕痰流註、瘰癧、乳疽乳癖、一切陰性腫瘍;寒性牙痛;風寒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