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茶

SHI GAO CHA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石膏茶方劑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熱邪亢盛導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2. 止血生肌: 石膏除了清熱解毒外,還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燒傷、燙傷等外傷,石膏能清熱解毒,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石膏茶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止血生肌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石膏茶」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石膏茶」方劑,見於《太平聖惠方》,其組成簡潔,主要為石膏與茶葉。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為「傷寒頭疼煩熱」,並用於治療「熱病,頭疼壯熱,心燥煩渴」。綜觀《太平聖惠方》相關條文,可見其在治療熱性疾病,特別是伴隨頭痛、煩熱、口渴等症狀方面具有顯著療效。

主治功效解析

1. 清熱瀉火

石膏為本方主藥,其性大寒,味辛甘,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身熱,不可動搖」。《本草綱目》則稱其「解肌發汗,止渴除煩」。綜合古籍記載,可知石膏擅長清泄肺胃之熱,對於熱病所致的壯熱、煩渴等症狀,具有直接的治療作用。「石膏茶」以石膏為主,故能有效清除體內熱邪。

2. 解熱止痛

《太平聖惠方》明確指出「石膏茶方」主治「傷寒頭疼煩熱」。頭痛乃熱邪上擾清竅所致,石膏的清熱作用可減輕體內熱毒,使頭痛得以緩解。同時,石膏具有解肌透熱的功效,可疏散體表之熱,從而降低體溫,減輕發熱症狀。

3. 除煩止渴

熱病常見煩躁口渴,此乃熱邪耗傷津液所致。石膏清熱之同時,亦可生津止渴,緩解熱病帶來的煩躁不適。茶葉則具有清頭目、生津止渴的作用,可輔助石膏除煩止渴之功。二藥合用,協同作用,能更有效緩解熱病所致的煩渴。

治療原理分析

「石膏茶」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石膏的清熱瀉火之功。熱性病邪侵入人體,可導致體內陽熱偏盛,出現發熱、頭痛、煩躁、口渴等症狀。石膏的寒涼之性,能清泄體內過盛之陽熱,使機體恢復陰陽平衡。

1. 清泄陽明之熱

石膏主要歸肺、胃經,而陽明經多氣多血,熱邪易侵襲陽明,導致陽明熱盛。「石膏茶」通過清泄陽明之熱,使體內熱邪得以消散,從而減輕發熱、頭痛等症狀。

2. 生津止渴

熱邪易耗傷津液,導致口渴。「石膏茶」的清熱作用,能減少熱邪對津液的損耗,而茶葉則有生津之功,可補充體內津液,從而緩解口渴。

3. 疏散體表之熱

石膏具有解肌透熱的功效,可將體表之熱邪疏散出去,通過發汗等途徑,使體溫恢復正常。

結論

「石膏茶」方劑雖組成簡單,但功效明確,其以石膏為君藥,茶葉為輔,主治熱病所致的頭痛、煩熱、口渴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石膏的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在臨牀應用中,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應用,但需注意辨證施治,方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石膏2兩(搗碎),淡竹葉1握,薺苨半兩,木通半兩。
上銼細。
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分作4服。點臘面茶,不拘時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膏茶,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石膏2兩(搗末),紫筍茶(碾爲末)。 主治:傷寒頭疼煩熱。

石膏茶,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石膏2兩(搗碎),淡竹葉1握,薺苨半兩,木通半兩。 主治:熱病,頭疼壯熱,心燥煩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