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丸

YU YE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液丸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玉液丸多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燥咽乾、心煩不寐等症,石膏可有效清解體內熱邪,達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石膏亦可用於清解暑熱、治療熱毒瘡瘍。玉液丸中添加石膏,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效緩解熱病引起的身體不適。

主治功效


玉液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之主治症狀:

綜合多部古籍,玉液丸主治的症狀包括:

  • 痰涎壅盛: 包括痰多、痰稠、痰火、寒痰、熱痰等各種痰證。
  • 咽喉不利: 咽喉腫痛、咽喉乾燥、咽喉發癢、聲音嘶啞等。
  • 咳嗽: 各種類型的咳嗽,包括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痰熱咳嗽、久咳等。
  • 頭目不清: 頭暈目眩、頭痛等。
  • 煩熱: 心煩、發熱、口乾舌燥等。
  • 食積: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
  • 氣逆: 氣喘、氣短、呼吸不暢等。
  • 毒氣壅塞: 咽喉、頰頷連腫。
  • 血眼: 目赤腫痛。

治療原理分析:

玉液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化痰」、「降氣止咳」、「利咽消腫」等法則。

  1. 清熱化痰:

    • 石膏、寒水石: 為方中主藥,性味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能有效清除肺胃之熱,並能引熱下行。是治療熱痰、痰火的重要藥物。
    • 黃連(可能加入): 性味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協助石膏、寒水石清除體內熱毒,尤其是胃火。
    • 枯礬: 性味酸、澀,寒,有毒,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燥濕化痰、解毒殺蟲、收斂止血的功效。與石膏、寒水石合用,可增強清熱化痰的效果。
    • 半夏: 性味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在本方中,主要用於燥濕化痰,並可協助降逆止咳。但由於半夏有毒性,因此需要經過炮製(如湯洗七次)以降低毒性。
  2. 降氣止咳:

    • 桔梗(可能加入): 性味苦、辛、平,歸肺經。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的功效。可以協助清除肺中痰濁,並能宣暢肺氣,從而達到止咳的效果。
    • 半夏: 除了燥濕化痰,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氣逆引起的咳嗽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3. 利咽消腫:

    • 石膏、寒水石: 清熱瀉火,可以減輕咽喉部的紅腫熱痛。
    • 枯礬: 外用具有收斂、消腫的作用,對於咽喉腫痛也有一定療效。
    • 桔梗(可能加入): 利咽開音,可以緩解咽喉不利的症狀。

總結:

玉液丸以清熱化痰藥物為主,配伍燥濕化痰、降逆止咳、利咽消腫的藥物,全方共奏清熱化痰、降氣止咳、利咽消腫之功。適用於痰熱壅盛、痰火、食積等引起的咳嗽、咽喉不利、頭目不清、煩熱等症狀。其中,石膏、寒水石清熱瀉火,半夏、枯礬燥濕化痰,是治療痰熱壅盛的關鍵藥物。桔梗等藥物則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古籍中記載的玉液丸組成不盡相同,因此具體的主治功效也會有所差異。上述分析是基於常見的藥物組成和功效進行的,僅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橘紅(鹽水炒)2錢,枳實(炒)2錢,桔梗2錢,半夏(制)2錢,甘草2錢,蘇子(炒)2錢,白茯卜子(炒)2錢。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
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咳嗽腹瀉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玉液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軟石膏不以多少(又雲:火煅紅,出火毒)。 主治:瀉胃火。主治:食積、痰火。

玉液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百藥煎1兩,麝香(研)半錢,朴消半錢,丹砂2錢(研),龍腦(研)1錢,甘草末1錢。 主治:毒氣壅塞,咽喉不利,頰頷連腫。

玉液丸, 出處:《局方》卷四。 組成:寒水石(燒令赤,出火毒,水飛過)30兩,白礬(枯過,研細)10兩,半夏(湯洗7次,爲細末)10兩。 主治: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主治:痰飲,風壅,咳嗽,煩熱。

玉液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一九引《王氏集驗方》。 組成:天南星1兩,半夏1兩(各用薑汁制1宿),白礬(枯)半兩,杏仁(去皮尖,麸炒)半兩,豬牙皂角(去皮弦子)半兩,青黛半兩,焰消3錢,巴豆21個(去殼,生用)。 主治:諸般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