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丹

五五丹

WU W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傷科學》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五丹方劑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之效。五五丹常用於治療熱病、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石膏可有效清泄體內熱邪,達到降溫止渴的目的。
  2. 解毒消腫: 石膏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石膏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五五丹中加入石膏,可有效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病症的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五五丹為外用方劑,傳統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癧」等瘡瘍潰後,腐肉難脫、膿水不淨者。

  1. 流痰(相當於現代骨結核、深部膿瘍):

    • 症狀特點為病程遷延,潰後膿水稀薄,夾有敗絮狀物質,瘡口難斂。
    • 五五丹以提膿祛腐為主,促使壞死組織脫落,疏通膿液。
  2. 附骨疽(類似骨髓炎、深部感染):

    • 多因熱毒深竄筋骨,潰後膿血穢濁,腐骨難除。
    • 方中升丹攻毒蝕腐,熟石膏清熱收濕,協力清理深部腐穢。
  3. 瘰癧(淋巴結結核或慢性炎症):

    • 潰後瘡口日久不癒,膿液淋漓。
    • 五五丹藉升丹之峻烈拔毒,配合石膏緩和藥性,避免過度刺激。

此方專為膿腐膠結、正虛不能托毒之證而設,透過外用直接作用瘡面,達到「腐去新生」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升丹(五錢)

    • 主成分為汞化合物(如紅氧化汞),具強力殺菌、蝕腐、提膿之功。
    • 中醫認為其性烈,能直達病所,攻毒化腐,針對頑固膿瘍或死肌腐肉。
  2. 熟石膏(五錢)

    • 性涼而質黏,能清熱收濕,緩解升丹燥烈之性,並吸附膿水,促進瘡面乾燥。
    • 與升丹配伍,一瀉一收,調和藥性,避免單用升丹致瘡口過度灼傷。

(二)方義與作用機制

  1. 提膿祛腐

    • 升丹腐蝕壞死組織,熟石膏吸附膿液,協力暢通瘡口,為後續生肌創造條件。
    • 適合膿成未淨、腐肉未脫階段,屬「外科消法」的延續。
  2. 控制感染

    • 升丹的汞成分具抑菌作用(古稱「解毒」),熟石膏減少分泌物的滲出,間接抑制細菌滋長。
  3. 平衡藥性

    • 升丹單用易傷正,石膏之清潤可中和其毒性,使藥力猛而不烈,適合長期潰瘍換藥。

(三)劑型設計意義

  • 藥粉外摻:直接作用腐肉,適用於淺表潰瘍。
  • 藥線插入:針對竇道或深部膿腔,引流通暢。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祛腐生新」的核心思想,透過峻藥緩施,攻邪不傷正。

傳統服藥法


熟石膏5錢,升丹5錢。
提膿祛腐。
上為細末,摻於瘡面;或製成藥線,插入瘡中,外蓋膏藥或油膏,每日換藥1至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頸間生瘡口頰潰爛缺盆潰爛肛周瘡毒臀部生癰口瘡嘴破口角炎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五五丹,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熟石膏5錢,升丹5錢。 主治:提膿祛腐。主治:流痰、附骨疽、瘰癧等潰後腐肉難脫,膿水不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