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胃寧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健脾: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脹、健脾開胃之功效。對於胃氣不和、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砂仁能有效改善。
- 溫中止瀉: 砂仁還具有溫中散寒、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砂仁能起到溫暖脾胃、止瀉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胃寧散中加入砂仁,可綜合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吸收,達到健胃寧神的功效。
胃寧散方劑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 行氣止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對於胃脘疼痛、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消積化瘀:延胡索還具有消積化瘀的作用,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所致的胃痛、胃脹等症狀,能夠有效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滯,達到緩解疼痛、改善胃功能的效果。
胃寧散中添加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胃脘脹滿、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疏理氣機,緩解胃部不適。
- 健脾和胃:木香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瀉等問題。
因此,胃寧散中添加木香,能有效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達到和胃止痛的功效。
胃寧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是為了其收斂止瀉的功效。海螵蛸為烏賊的內殼,性寒、味鹹,入脾、胃經。其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具有收斂止瀉、制酸止痛的作用。
胃寧散多用於治療胃酸過多、胃痛、腹瀉等症,海螵蛸的加入,能有效減少胃酸分泌,緩解胃痛,並收斂止瀉,達到調理胃腸的效果。
胃寧散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降逆:沉香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並能降逆止嘔,對於寒性胃痛、胃寒嘔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行氣止痛:沉香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緩解胃部氣滯所致的脹痛、隱痛等症狀,並能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不良。
因此,沉香在胃寧散中,起到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寒、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提高藥方整體的療效。
胃寧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保護胃黏膜: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解毒、緩和藥性、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胃寧散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刺激性較強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緩和這些藥材的刺激性,避免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降低副作用。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發揮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與黃芩配伍,可以增強黃芩清熱燥濕的功效,同時減輕其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總之,甘草在胃寧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可以保護胃黏膜,又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胃寧散中包含瓦楞子,主要是利用其止瀉、健胃的功效,以緩解胃部不適。
瓦楞子味甘、澀,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健脾和胃之效。其含有鞣質、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能抑制腸道蠕動,減少水分分泌,起到止瀉作用;同時也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起到健胃作用。
因此,在胃寧散方劑中加入瓦楞子,可以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胃寧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胃寧散主治「潰瘍病」,此處潰瘍病當指中醫所述之「胃脘痛」「吞酸」「胃潰瘍」等範疇,其核心病機為肝胃不和、氣滯血瘀、胃酸過多損傷胃絡。傳統功效以制酸止痛為主,針對症狀如胃痛灼熱、泛吐酸水、脘腹脹滿等。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
制酸護膜:
- 煅瓦楞:味鹹性平,煅後增強制酸之效,直接中和胃酸。
- 炒烏賊骨(海螵蛸):鹹澀微溫,收斂止血、制酸止痛,修復潰瘍面。
- 白芨:苦甘澀寒,收斂生肌,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癒合。
行氣止痛:
- 砂仁:辛溫芳香,化濕行氣,溫中止瀉,緩解脘腹脹滿。
- 廣木香:辛溫行氣,調中宣滯,治氣滯脘痛。
- 酒元胡(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尤善止胃痛,酒製增強其化瘀之力。
- 沈香:辛溫降氣,暖胃散寒,止嘔逆腹痛。
調和藥性:
- 甘草:甘平和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兼能抗潰瘍。
2. 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制酸、行氣、活血、生肌四大方向,形成標本兼治之效:
- 治標(急性症狀):以煅瓦楞、烏賊骨迅速中和胃酸,搭配元胡、木香行氣止痛,緩解疼痛泛酸。
- 治本(修復根本):白芨生肌護膜,沈香、砂仁溫中調氣,改善脾胃氣滯,防止潰瘍反覆。
3. 配伍特點
- 辛溫與收斂並用:如砂仁、木香之辛散配烏賊骨、白芨之收斂,既行氣又防過散傷胃。
- 動靜結合:元胡活血(動)與白芨斂瘡(靜)相輔,促進潰瘍修復而不留瘀。
三、可能功效延伸
除潰瘍病外,此方亦可用於:
- 慢性胃炎(胃酸過多型)
- 功能性消化不良(氣滯脘脹)
- 輕度胃出血(白芨、烏賊骨有止血之效)。
總結
胃寧散以「制酸止痛」為核心,通過調理氣機、修復胃絡,體現中醫「通則不痛」「酸斂生肌」的辨治思維,適用於肝胃氣滯兼胃酸過多之證。
傳統服藥法
砂仁300克,酒元胡500克,廣木香240克,煅瓦楞500克,炒烏賊骨500克,白芨240克,沈香180克,甘草150克。
制酸止痛。
上為細末。
每服3克,每日中午飯後沖服。早晚服胃寧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胃寧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胃寧散不宜與溫熱性藥物同用,以免加重胃腸道症狀。
- 胃寧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同名稱方劑
胃寧散, 出處:《山東醫刊》1964:(7):27。 組成:砂仁300g,酒元胡500g,廣木香240g,煅瓦楞500g,炒烏賊骨500g,白芨240g,沉香180g,甘草150g。 主治:制酸止痛。主治:潰瘍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