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木香散方劑中含有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 木香性辛溫,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與大木香散的治療方向相符。
- 健脾消食: 木香還能健脾胃、消食導滯,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提升療效。
因此,木香的加入,不僅能疏肝理氣,還能健脾消食,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木香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消脹: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之功。與木香、厚朴等藥物配合,可促進脾胃氣機運行,消散脹滿,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能理氣健脾,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大木香散中多為健脾化濕之藥,而陳皮的加入則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提高藥效,使脾胃功能得到更佳的調理。
大木香散中包含輕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驅蟲止痛:輕粉具有驅蟲止痛之功效,對於因蟲積腹痛、蛔蟲病等症狀,能有效驅除蟲體,緩解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木香、蒼朮等配伍,共奏驅蟲止痛之效。
- 瀉熱解毒:輕粉性寒,能瀉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於腸胃,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具有清熱瀉火之功。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配伍,可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改善腸道濕熱。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大木香散中包含牛蒡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牛蒡子性涼味苦,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與大木香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因風熱邪氣入侵而引起的鼻塞、流涕、咽痛、頭昏等症狀。
- 利咽開音:牛蒡子具有利咽開音之效,可改善因風熱所致的聲音嘶啞、咽喉腫痛等症狀,與大木香等藥物合用,可更有效地改善咽喉部位的炎症反應,促進聲帶恢復正常功能。
主治功效
大木香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大木香散,由木香、陳皮、車前草、牛蒡子四味藥物組成,其組方精簡而效專,於古籍中記載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氣疳,腹脹似鼓,兼日到晚壯熱」,然據《太平聖惠方》亦載可用於治療「發背毒腫如杏,煩熱疼痛」。綜合考量其藥物組成與古今應用,可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一、 行氣健脾,消積導滯:
大木香散中,木香乃本方之核心,其味辛而性溫,具備強大的行氣止痛之功,能疏通氣機,消脹止痛。小兒氣疳,常見脾胃虛弱,氣機阻滯,導致腹脹如鼓,木香能理氣調中,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脹不適。陳皮則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其與木香合用,更能加強理氣健脾之功,消除因脾胃功能失常所致的腹脹。兩藥相合,能有效疏導氣機,消除積滯,從根本上解決小兒氣疳腹脹之證。
二、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車前草性寒味甘,具備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之功。小兒氣疳若兼有壯熱,多因體內有熱邪,車前草能清熱利濕,導熱下行,緩解發熱症狀。牛蒡子則能疏散風熱,解毒利咽,不僅能清解體表之熱,更具消腫散結之效。二藥合用,可清解體內熱毒,並通過利尿以助邪氣外泄,對於發背毒腫,亦能發揮其解毒消腫之功,緩解疼痛。
三、 綜合效應,多重兼顧:
綜觀全方,大木香散既能行氣健脾,消除積滯,又能清熱利濕,解毒消腫。針對小兒氣疳,其治療思路主要針對脾胃氣滯、積食停滯及伴隨的熱象,通過理氣健脾、消積導滯,以及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等多重途徑,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對於《太平聖惠方》所載之發背毒腫,其治療思路則側重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亦符合本方藥物之功效。
總結:
大木香散以木香為核心,配伍陳皮、車前草、牛蒡子,全方具備行氣健脾、消積導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等多重功效。不僅適用於小兒氣疳,腹脹似鼓,兼日到晚壯熱,亦可用於發背毒腫如杏,煩熱疼痛等症狀,體現其臨牀應用之廣泛。其治療原理在於調理氣機,消除積滯,清解熱毒,標本兼顧,故能有效緩解病痛,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兩,地骨皮2兩,玄參2兩,甘草1兩(生銼),川升麻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日3次。不知加之,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氣疳,腹脹似鼓,兼日到晚壯熱的患者。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木香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 組成:木香2錢,陳皮2錢,膩粉1字,牛蒡子(瓦上焙)2錢。 主治:小兒氣疳,腹脹似鼓,兼日到晚壯熱。
大木香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木香1兩,地骨皮2兩,玄參2兩,甘草1兩(生銼),川升麻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主治:發背毒腫如杏,煩熱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